“一群叛徒。”
得知赵郡和魏郡太守领军投降,袁绍在信都城州府中大发雷霆。
他将麾下的文武挨个骂了一遍,就连荀谌也不例外。
这一次,袁绍再也不顾及荀谌荀家人的身份,指着他怒喝道:“荀友若,你不是说派兵出城,便可以让城外的援军一直坚持吗?
现在诸侯联军还不见踪影,城外的袁军就全部投降了。
整整给陈子麟增添了十几万军队,现在他们的兵力已经不比我们少多少了。
这就是你所谓的妙计?”
荀谌嘴唇动了动,终究无话可说。
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承认。
自己的一切,似乎都被那郭嘉算中了,所有的应对之策都在郭嘉的算计之中。
自己与郭嘉之间的无形较量,以完败收场。
但作为谋士,荀谌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袁绍,待袁绍发泄完怒火,才开口道:“主公,如今冠军侯收降了十几万俘虏,恐怕会展开强攻,不得不防啊。”
“强攻?我正求之不得。”
袁绍冷哼一声,这段时间,是他从有记忆以来过的最为憋屈的日子。
心里早已堆积了无数的怒火需要发泄,这个时候,他还巴不得陈风强攻信都城,好让自己有个宣泄怒火的对象。
不然一直这样,他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憋出病来。
见状,荀谌暗暗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信都城西门外,收到南门和东门传来的捷报,陈风道:“奉孝将自己所有的计策都让敌人看见,却又无能为力。
在所有的计谋之中,阳谋是最能让敌人心理防线崩溃的。
但不是所有人都敢玩阳谋,本侯庆幸奉孝不在敌军的战线上。”
郭嘉喝了口酒,笑到:“主公此言差矣。
若是将主公和袁绍换一个位置,嘉之计便无效也。
此计成功的关键,便是主公军队的实力。
若是主公军队实力太弱,袁绍早就带着大军杀出来,与他的袁军对主公形成合围之势了。
可惜,袁绍太畏惧主公的实力,始终不敢出城迎战,白白让主公增添了十几万大军。
若是他带军出城一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如今,他败局已定。
主公,可以让先锋军强攻信都城了。”
说话的同时,郭嘉心中也无比感叹。
据他所了解的,从古至今的军队,没有一支能与主公麾下的超级战士军团相提并论。
西楚霸王的霸王铁骑不行,西汉冠军侯的大汉铁骑也不行,先秦时期的大秦铁骑也不行。
主公的军队,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唯一能超越他们,只有主公麾下的其他军队。
郭嘉非常确定,以后主公麾下肯定还会出现更强的军队。
“既然奉孝觉得可以强攻了,那便开始吧。”
陈风闻言一笑,对自己军队的实力,他从不怀疑。
现在人数还少,等以后人数多起来,整个世界都将臣服在他的脚下。
郭嘉点点头,道:“将所有的先锋军集中起来,攻打南门,其余三门的军队按兵不动。
信都城虽有三十万军队,定然分布在四座城门。
南门十几万先锋军强攻,袁绍必定会调动其他三大城门的守军前往南门支援。
那时,再将北门的黄风营和幽州军调往东门,与东门外的军队一同攻打东门。
东门压力一大,袁绍势必会让再次派兵增援。
西门外有主公在这,袁绍不敢轻易撤掉西门守军,只能调一部分北门守军前往东门增援。
那时,主公再将南门外的黄风营,幽州军和黑山军,以及所有的投石车都派往北门,与张燕那一万黑山军一起,共同攻打北门。
如此,或许还能逼迫袁绍不得不出城与主公决战。”
郭嘉一条条命令下达,迅速传到其他三座城门外的主将手中。
陈风没有阻止郭嘉下达的军令,却有些疑惑地问到:“奉孝为何不直接将本侯这边的军队派往其他城门,让其他三大城门同时发动强攻?”
郭嘉喝了口酒,笑到:“主公,若是同时强攻,以袁绍城内的守军,是完全可以抵挡很长时间的。
嘉几次调动军队,可以让袁绍方寸大乱,更让袁绍无法得知我军强攻的重点在哪。
将俘虏大军集中在南门强攻,会让袁绍误以为我们要从南门破城。
随后又调动军队前往东门,又会让袁绍误以为我们要从东门破城。
而我们的真正的目标,是北门。
而这个时候,袁绍已经将北门的兵力绝大部分都调往南门和东门。
他们已经适应了南门和东门外的攻击节奏,若是贸然将这两座城门的兵力撤出一部分,这两座城门的防守势必会很快崩溃。
那时,这两座城门也将成为我们的破城之门。
当然,被逼到绝路,袁绍最有可能做出的决定,便是从西门杀出,与主公拼死一战。
这,不正是主公希望发生的吗。
这信都城,便是袁绍的葬身之地。”
陈风点了点头,有郭嘉在,打仗也变得轻松多了。
东门外,接到军令的赵云,立即将麾下所有先锋军全部派往南门。
典韦将两股先锋军合并,派他们去强攻南门。
十几万俘虏,若是一般人,还真的会担心他们会不会中途叛变,与袁绍大军联合反攻。
但陈风并不担心,因为这些俘虏中,没有任何将领存在。
普通的士兵俘虏,没有将军的命令,他们如何会叛变?
更何况,他们之间相互监视,谁也不敢保证监视自己的人会念及同袍之情而不对自己动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敢叛变。
更何况,相比于袁绍,他们更听各郡太守的命令。
袁绍掌控冀州的时间终究太短,还未彻底稳固。
平时看不出什么,在这个时候便能看出其中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