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琼琚拿出自己的计划小本本,写上“教化”两个字:“没事儿,以后她们都会有自己的意思了。”
木清许不知道柳琼琚是什么意思,在柳琼琚在写东西的时候,她的眼神己经自然而然地避开了。
木清许这人,是黄杨县本地人士。
他爹是黄杨县唯一的举人,可惜木举人因病而逝,留下了他们三个孤儿寡母。
在罗曼还没有占领黄杨县的时候,他们家的家财就被族人给分去了不少。
要不是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他们族人眼里的香火,怕是一丁点家财都没了。
后来,在罗曼占领黄杨县之后,随着一项项利民的政策提出。
木清许渐渐明白罗曼是真的要为百姓着想。
之后,她主动去往衙门找到朝雨,状告了族人,拿回了一部分家财。
当时,朝雨还奇怪为什么木清许只要了一部分。
木清许道:“我爹受族人托举,方能无忧科举。”
“虽然当初我爹成了举人后,也屡屡帮扶族里买了些族田。”
“但到底我们家还是受族人帮扶更多些。”
“这些没有讨回的家财,我就不要了。”
“这些族人,我就用这些没有讨回的家财,一次性买断,断亲吧。”
后来,柳琼琚那边要选人做文书。
木清许积极参与选拔,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她的才华、知识、识趣和事故分寸等都拿捏得很好。
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她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不会惊慌失措。
不需要她知道的事情,她不会去主动过问,知晓。
这人的聪慧和朝雨的聪慧是不一样的,朝雨更加锋芒毕露,木清许则更谨慎隐晦。
王文生在柳琼琚那里去了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装货之类的了。
这一次,只是去清河府,还是自家的地盘,想来问题应该不大。
不过,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毕竟柳军师说过商场如战场,商场中的斗争,也是很厉害的。
他带着人先去了制衣坊,这里的主管是丁西娘。
她们那里制作了很多改良的服饰,这些衣服,将作为主要推品,先向清河府推销。
丁西娘拿起一件长裙,轻轻抚平上面的褶皱,对王文生说道:“王伍长,这些衣服,保存的时候可得小心。”
“最好是放樟木箱子里。”
“这些衣服都按照柳军师的提点改良过了。”
“穿起来不复杂,又方便干活。”
丁西娘的眼里全是柔和,对于这些从她们手底下造出来的衣物,她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杨慧在一旁也补充道:“我们做的衣服,有丝绸的和棉布的,甚至麻布的也有。”
“我们己经分批放好了,王伍长售卖的时候,可根据衣料的不同来售卖。”
丁西娘轻轻拍了杨慧一下:“哎呀,这些王伍长都懂,你瞎提醒什么。”
王文生连忙打圆场:“杨匠人提醒的是,我这回要卖的东西多,种类杂得很,杨匠人提醒一下,也是好的。”
杨慧对着丁西娘咧嘴一笑,好像是打了一场胜仗一般,有些小孩子气。
丁西娘无奈一笑,心里头一片柔软。
自从她和丈夫和离之后,家里其他的孩子都和她生分了不少。
她知道,肯定是她前夫和前婆婆他们对几个孩子说了些什么。
但她现在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揪扯家庭里的事了。
等孩子们大一些,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了,她也稳定下来之后,再找他们谈谈。
还好的一点是,杨慧还有女婿一家都很支持她,没有因为她的和离而疏远她。
王文生很快就把衣物收拾打包走了,接下来要去木工坊。
木工坊里的东西,也算是大头了。
衣服是百姓们日常要穿的,这个有销路。
木工坊那边的东西,都是一些日常要用的家具还有一些柳军师说的玩具。
当王文生来到黄三时的木工坊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各种各样的玩具琳琅满目,有能灵活转动的小木马,精致的木偶,小巧的木制拼图。
还有一些木质的小乐器,甚至有木片识字木牌。
我的乖乖,柳军师的脑子里都装了些了什么啊,她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黄三时看到王文生来了,热情地迎了上来,拿起一个小木偶递给王文生:“王伍长,你可算是来了。”
“快,我给你介绍一下。”
“你也上手玩一下,你自己先知道怎么玩了,才好卖啊。”
王文生盛情难却,被黄三时热情地拉着一个一个摆弄玩具。
摆弄着摆弄着,他倒是自己玩出了一些趣味儿。
比如那个抽陀螺的。
他就挺喜欢的,要是压力大的时候,抽上一会儿,也能缓解缓解压力啊。
黄三时看王文生玩儿得起劲,眼中满是期待地问道:“王伍长,你觉得这些玩具怎么样?”
“好玩儿吧。”
王文生尴尬地放下抽陀螺的鞭子,假咳了一声:“是挺好玩儿的。”
“我们装箱了啊。”
黄三时点头:“你们随意,能卖的我们都放在院子里了。”
王文生带来的人拿着箱子就要开始装箱,王文生连忙阻止:“慢着!”
“先分类,再入箱!”
黄三时这边没有像丁西娘那边一样给分类放好,还需要自己分类才能装箱。
一来,是黄三时等人没有想那么多。
二来,是因为黄三时还想亲自给王文生示范一下这些玩具都是怎么玩儿的。
第二天,一大早,罗曼就骑马出来了。
她骑马走在队伍前面,王文生给她拉着缰绳。
他们的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
此次,除了百姓中选出来加入商队的人,清河军中自己通过考试加入商队的人。
还额外拨了五十个清河军的人,护卫商队。
清晨的阳光洒在黄杨县的大街小巷里,罗曼小声和王文生交代一些需要办的事情。
王文生挺首了脊背,静心听着。
黄杨县城中的百姓们听到动静后,有闲的纷纷朝着街道和城门口涌来,想要看一看热闹。
当看到商队中一辆又一辆货车,还有精神抖擞的清河军,都好奇地问旁人这是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