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古代言情 > 大明:太后她铁腕治国 > 第456章 内附二

乾清宫西侧殿,顾问小组成员们陆续走进小会议室,却见今日的会议桌了,除了往日的茶杯、纸笔等会议用品外,在正中间还摆上了几匹布料,这些从来不关注衣帽制作的文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e/z\k!a/n.s`.!c?o?m+

兵部尚书李邦华伸手捻了捻布料,问农业部长范景文:“老范,本官看这不像是棉花织成的,棉花没有这么轻柔。”

范景文摸了摸布料,很肯定地说:“这不是棉花,倒像是羊毛……”

其他人也纷纷伸手去捻布料,刑部尚书郑三俊道:“这质感,确实跟蒙古人用的毛毡差不多,但毛毡可比这个厚多了。”

有人凑上去闻闻味道,摇头道:“又脏又臭的羊毛,如何制成如此精美的布匹?”

卢象升悄悄问工部尚书倪元璐:“你们工部,又捣鼓出什么机器来了?”

倪元璐摇头:“工部没有捣鼓出织布的机子。”

正议论着,三声禁鞭响起,乾清宫随堂太监怀恩的声音响起:“裕安太后驾到!”

随后,张蔷身着常服,身边跟着法容,大步跨进会议室,来到主位坐下。

众臣起身行揖礼,张蔷赐了平身,待众人坐定,才道:“朝廷日前接到蒙古诸部请求内附的表书,众臣为此争论不休,本宫汇总了一下,有人担心维护那么大一片地方,要增加军费开支,有人觉得蒙古人降而复叛,反复无常,而争论最多的,却是说蒙古那片土地,不像辽东那样能种庄稼,拿来无用……

本宫要告诉大家,一片土地,有一片土地的物产,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诸位请看这几匹布,就是用土默特部生产的羊毛纺织而成的,这种羊毛布,比棉布轻柔,保暖性却比棉布好。.看,书,屋· ~无!错!内^容′

如果我们能用蒙古产的羊毛,代替棉花来纺线织布,大明内地,就可以减少棉花的种植量,而腾出大量的土地来种粮食,每年能多产多少粮食?”

倪元璐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太后,这羊毛,是如何纺织成此等精美的布匹的?”

众人也很好奇,桌子上的几匹布,布面平整,入手轻柔,只有最高级的纺纱工和织工的手艺,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普通百姓家的妇人,有几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张蔷道:“这是机器纺织出来的,人工纺织的毛线没有这么均匀,也就无法织出这样平整的布匹来。”

众人都望向倪元璐,倪元璐连忙摇手,表示这布不是工部生产的。

好在太后接着说道:“这布,是西山皇家科学院属下的纺织厂,用机器生产出来的。”

她敲敲桌子说重点:“本宫今日要强调的是:我大明己经具备羊毛加工的能力,只要多建几座加工厂,就能吸收更多的百姓进厂做工,一个工人每个月挣二三两银子,就能养活一大家子十来口人……

我们有建厂能力,缺的却是羊毛,而蒙古草原诸部,每年都能剪下大量的羊毛,而不用宰杀牲畜,牧民们谁会不愿意?

而我大明,用草原上产出的羊毛,纺织出轻便保暖的羊毛布,还可以卖回给草原上的百姓,这样的话,草原上的百姓们卖得了银钱,还保住了牲畜,大明的工厂主将羊毛纺成毛线,织成布匹,赚到了利润。_j!i′n*g·w,u′x·s+w~.¨c_o,m*

百姓们进厂务工,赚到了工钱,而商人们,也因为贩卖羊毛及羊毛制品,赚到了差价。

最主要的是,朝庭还得到了税收,诸位还觉得蒙古草原,是一片无用的土地么?”

会场上一时鸦雀无声,原来,太后在这里等着大家呢?

就为了这点羊毛,太后就要接受蒙古诸部的内附?

“诸位只觉得蒙古诸部现在缺吃少穿,接回来是个包袱,却不知,他们拥有的不值钱的羊毛,却是我大明纺织厂最紧缺的原材料,蒙古与大明,合由两利,分则两害。

这是本宫接受诸部内附的第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事关国家战略,本宫只想说明一点:以大明现有的技术水平,要开发蒙古草原很困难,但我们可以留给后世子孙,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后世子孙,未必就没有能力开发草原……”

孙承宗起身拱手道:“太后高瞻远瞩,老臣佩服,汉武帝时期,南匈奴就归附汉朝,有此先例,蒙古诸部归附大明,也未尝不可……就羊毛贸易来看,是值得的。”

首辅表了态,在座的高官们也纷纷表态,支持蒙古诸部内附,无他,如果真如太后所说的,是国家战略,那肯定有太后不愿意告诉他们的原因在。

因为在座的大明高官,都不会相信,羊毛可以征服一个民族,大事不可决于众,张蔷绝不会在这样的场合下,将羊毛贸易的深层目的讲出来。

她只在教儿子平安时说过:“和平,容易令人懈怠,看看现在的土默特三部,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和平,土默特的战士,还能骑马冲阵么?要不是有大明的支持,他们早在五年前,就被林丹汗给灭了。

如果蒙古人能用羊毛和羊奶制品,就能换来富足的生活,他们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劫吗?没有谁是天生就喜欢抢劫的……

一旦内附,蒙古人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三五十年后,蒙古诸部将变成如今的土默特……”

平安当时就问:“母后为何要选黄教的喇嘛出面说项,为何不选师傅的人?”

张蔷教导道:“任何宗教,只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己,平安,你要记住,任何宗教,都不能凌驾于朝廷之上,否则,大明就会变成另一个欧罗巴,况且,你怎么知道,两位喇嘛不是你师傅的人?”

这些手段,只能教给帝王,今日的会议,只是向高官们和天下百姓,做一个正义的解释。

张蔷还给在座的高官们普及了一个营养学知识:“汉人讲究吃五谷杂粮,为何百姓们那么渴望吃肉呢,因为肉类和奶、蛋类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如果一个人,每日有三两肉,一颗鸡蛋,两斤蔬菜,那么他的寿命都会长一大截……

诸位谁能告诉本宫,如今大明百姓的人均寿命是多少?”

现场登时安静,他们知处统治阶层,自己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寿命,五六十岁是常态,谁关心过底层百姓的寿命长短啊?

只见太后举起三根手指:“本宫只根据各地每年报来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简单推算了一下,得出的数字令人沮丧——各位知道吗?大明百姓的平均寿命,只在三十五岁到西十五岁之间……”

现场的高官们满脸的惊讶,这么少?只听太后又说道:“饥荒、瘟疫、自然灾害、匪乱、任何一样,都能要了一家子底层百姓的命,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食物单一且不足,百姓的身体瘦弱,没有抵抗力,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话题扯远了,现在说回正题……肉类,蒙古草原不止有羊毛,还有大量的肉制品,奶制品,这些正是我大明百姓缺少的,而蒙古人需要的,恰恰是五谷杂粮,如今内附,正好与内地优势互补。

虽然这几年年年干旱,就算近几年推广的三样新作物,也无法生长。

但根据三千年的历史验证,这片土地不可能一首干旱下去,总会有风调雨顺的一天,待新作物生长起来,我大明还会缺粮么?”

众人被太后这一套言论,给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按太后这样说来,蒙古的羊毛、肉类、奶制品类,都是大明所需要的,那还犹豫什么,赶紧的,接受他们内附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