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来的加急电报把机关大院搅得鸡犬不宁。\卡_卡/暁~税/徃? ?首~发,王建国表舅举着电报纸在走廊狂奔,瓜皮帽歪在脑后:"二十箱 ' 怀旧风味冲剂 '!李局,这可是资本主义市场的第一单!" 电报下方的 "加急费" 栏画着三个惊叹号,比赵师傅熬咖喱时撒的辣椒粉还刺眼。
食堂后厨成了临时加工厂。赵师傅戴着张大姐改的 "卫生帽"(实为旧枕套),往粉碎机里倒过期维生素片:"多掺点玉米粉,压片时印上咖喱叶图案 —— 跟真印度神药似的!" 老张趴在粉碎机旁记数,解放鞋边堆着印好 "1962 抗痢秘方" 的牛皮纸袋,油墨味混着维生素的酸苦味,在蒸汽里飘成古怪的云。
"赵师傅," 高小林盯着粉碎机里的粉末,"过期三年的维生素还能吃吗?怕啥!" 赵师傅抹了把额头的汗,围裙上印着 "为人民服务" 和咖喱勺的混搭图案,"当年边境战士吃的比这过期十年的都多,不照样把痢疾吃出国际范?" 他突然压低声音,"再说了,陈主任说了,这叫 ' 变废为宝的革命智慧 '。!墈`书¢屋. !首.发\"
印度寄来的航空包裹在传达室引发围观。高小林拆开封箱带时,老张的搪瓷缸碰在铁皮上:"乖乖,比王建国表舅的走私货还严实!" 里面躺着三个玻璃瓶,瓶底 "1962" 钢印旁刻着细小的咖喱勺,和高小林药箱里的那只分毫不差 —— 只是标签上的梵文这次没写错,端正印着 "shanghai vitamin factory"。
省厅经验交流会的礼堂飘着咖喱香。2八墈书惘 已发布罪芯章节李海山局长的公文包装着 "膳食外交成果":咸菜罐、玉米咖喱粉、还有陈永年连夜伪造的 "国际认证证书"(其实是咖喱厂的促销单页)。当他把罐头举过头顶时,坐在第一排的食品厂代表突然笑出声:"李局长,这钢印是我们梅林厂 1961 年的罐头编号啊!"
礼堂里的吊扇突然停转。陈永年的眼镜片闪过白光,迅速掏出备用方案 —— 张大姐的胜利卤汁。"同志们请看!" 他举起咸菜罐往代表们的搪瓷缸里倒,"这卤汁里融着 1962 年的维生素粉,酸碱中和后能......" 话没说完,张大姐在后台小声提醒:"陈主任,您倒的是昨天的刷锅水!"
香港货轮抵港的消息传来时,代购科正在给货物贴防伪标签。王建国表舅用金箔纸剪了堆小咖喱勺,往每个牛皮纸袋上贴:"记住,标签要歪着贴,越像走私货越值钱!" 老张突然指着发货单惊呼:"表舅!你把 ' 怀旧冲剂 ' 写成 ' 抗痢神药 ',香港海关要扣货的!"
"慌什么?" 表舅咬着胡萝卜雪茄,"当年陈主任把维生素写成梵文都能通关,咱这叫文化输出!" 他踢了踢装满玉米粉的麻袋,里面滚落出高小林的玻璃瓶 —— 不知何时被当成了压箱底的 "镇店之宝"。
高小林在档案室发现了真正的通关密码。1962 年转运清单的背面,用咖喱粉写着模糊的公式:"维生素 c + 玉米粉 x 3 = 抗痢神药",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罐头,罐底标着 "made in shanghai"。他突然明白,所谓的国际秘方,不过是当年物资匮乏时,机关大院里的人用智慧和乐观熬出的时代偏方。
深冬的第一场雪落在机关大院。赵师傅的咖喱粉加工厂临时关闭,粉碎机里还卡着半片没磨碎的维生素片,在白雪映照下泛着微光。高小林站在办公楼顶,看见王建国表舅正在给即将发往香港的卡车刷标语:"喝咖喱粉,忆苦思甜 ——1962 年的味道,现在包邮!"
李海山局长的办公室传来争吵声。陈永年举着梅林厂的证明文件,正在和省厅干事解释:"这个嘛,属于历史遗留的包装资源再利用......" 局长对着镜子调整中山装,第二颗纽扣依然空缺,却意外发现:没有纽扣的领口,刚好能露出里面 "为人民服务" 的跨栏背心,和 1962 年照片里的自己,竟有几分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