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39章 豆瓣酱引发的灶王爷革命

1986 年霜降那天,机关大院的梧桐叶刚染上金边,办公室的玻璃上就贴出了《关于马建军同志工作分配的通知》。!歆.完\ ¨ +鰰¨戦! ¢追,最~鑫.彰-結\通知右下角的红章盖得歪歪扭扭,像滴在油纸上的酱油渍,而主角马建军此刻正蹲在传达室,用草绳捆扎他的全部家当 —— 一个印有 “农业学大寨” 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六本《大众菜谱》和一罐用报纸裹得严严实实的郫县豆瓣酱。

“哟,小马同志是炊事班的?” 传达室老周嗑着瓜子,目光落在马建军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上,那衬衫第三颗纽扣用别针别着,别针上还挂着半截红布,像是从哪面旧锦旗上扯下来的。

“报告周师傅,” 马建军挺了挺脊梁,帆布包带勒得肩膀生疼,“我在部队是给首长做过饭的。” 他没说的是,所谓 “首长” 其实是连队司务长,而他最擅长的菜是酱油焖土豆 —— 直到去年探家时,在成都火车站花五块钱买了那罐豆瓣酱,人生才突然有了光亮。

李海山局长第一次注意到马建军,是在机关食堂的饭点。那天他端着搪瓷缸打菜,发现往常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白菜汤里,竟然飘着几片油花。“这是...?” 他用筷子尖戳了戳汤里的暗红块状物,那东西立刻散发出浓郁的辣香,勾得身后排队的老张直咽口水。叁叶屋 追醉欣璋洁

“回李局,” 打菜的王师傅手忙脚乱地擦着围裙,围裙上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被油垢盖得只剩 “为人” 二字,“是新来的小马同志腌的豆瓣酱,说能提味...”

当天下午,李海山就把马建军叫到了办公室。局长的藤椅发出 “咯吱” 声,他盯着年轻人胸前别着的 “为人民服务” 徽章,突然开口:“小马啊,听说你厨艺了得?” 阳光透过纱窗,在马建军的帆布包上投下网状阴影,包角露出的豆瓣酱铁皮盖闪了闪。

“首长抬举,” 马建军慌忙打开包,露出那罐用《参考消息》报纸裹着的豆瓣酱,报纸上 “印度咖喱外交新动向” 的标题被压得皱巴巴的,“我这豆瓣酱是托老乡从郫县捎的,蒸肉炖菜倍儿香...”

李海山的目光落在铁皮盖上的熊猫图案上,那是 1983 年成都罐头厂的老包装,他突然想起去年去省里开会,招待所的回锅肉就是这个味道。“这样,” 他拍了拍桌子,震得搪瓷缸里的浓茶泛起涟漪,“今晚去我家露两手,咱机关的灶王爷可不能让食堂大妈给比下去。”

暮色漫进局长家时,马建军正在蜂窝煤炉前挥汗如雨。李海山的爱人张姨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年轻人往锅里倒豆瓣酱,眼神里带着怀疑:“小马啊,这酱咋比我腌的咸菜还红?”

“张姨您瞅好了,” 马建军挽起袖子,露出小臂上的刀疤 —— 那是在部队切菜时留下的,“这豆瓣酱得用菜籽油炒出红油,再搁点白糖提鲜...”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裤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是他早上从食堂顺的花椒,“咱机关食堂的花椒早该换了,去年的陈货炖肉不香。-6/邀¢看/书^惘. ^耕~鑫·蕞`全?”

李海山坐在客厅看《新闻联播》,突然闻到一股异香。那香味混着豆瓣酱的醇厚和花椒的辛香,透过厨房门的缝隙钻出来,勾得他下意识摸了摸中山装的第二颗纽扣 —— 那颗纽扣今早被他扯掉了,因为吃早饭时崩到了老张的搪瓷缸里。

“李局,菜齐了!” 马建军的声音带着兴奋。餐桌上摆着四菜一汤:油亮的回锅肉、香辣的麻婆豆腐、豆瓣烧鱼,还有一盘绿油油的炒时蔬。张姨端着米饭过来,看见鱼盘里的豆瓣酱红得像锦旗,突然想起结婚时的红盖头。

“尝尝这豆腐,” 马建军递上筷子,“我用的是食堂压豆腐的石磨盘,比外头卖的嫩乎。” 李海山夹起一块豆腐,刚放进嘴里,眼睛突然亮了 —— 那豆腐外酥里嫩,豆瓣酱的咸香裹着花椒的麻,竟比省厅招待所的大厨做得还地道。

“好小子!” 李海山拍着大腿,震得桌上的搪瓷杯直晃,“当年我在边境哨所,要是有你这手艺,战士们能多扛两小时岗!” 他没说的是,所谓 “边境哨所” 其实是后勤仓库,而他当年最盼的就是能吃上一口热乎的豆瓣酱。

马建军挠了挠头,又给局长添了勺豆瓣烧鱼:“李局您谬赞了,我这手艺全靠这罐豆瓣酱撑着。在部队时,我偷偷用炊事班的大铁锅炒酱,被连长抓了个正着...”

客厅的挂钟敲了八下,李海山已经喝了三搪瓷缸的麦乳精。他看着空了一半的豆瓣酱罐子,突然一拍桌子:“小马啊,明天就在机关大礼堂摆接风宴!让食堂把压箱底的五花肉都拿出来,咱好好热闹热闹!”

张姨正在收拾碗筷的手突然顿住,看着丈夫泛着油光的脸,想起上个月刚交的党费。马建军却没注意到这些,他兴奋地比划着:“李局,我还能做豆瓣肘子、辣子鸡丁,再熬个海带汤解腻...”

窗外的月光洒在局长家的砖墙上,把 “勤俭节约” 的标语映得发白。李海山摸着肚子打了个饱嗝,突然想起下午陈永年送来的《机关财务简报》,上面写着 “招待费超支 15%”。但这念头只闪了一下,就被豆瓣酱的余香冲淡了。

“陈主任!” 他冲着里屋喊,“明天让老张把解放牌开去菜市场,就说... 就说要采购‘机关文化建设专用食材’!” 里屋传来陈永年的应声,夹杂着算盘珠子的响动,听起来比平时欢快了许多。

马建军收拾帆布包时,发现豆瓣酱罐子空了一半。他小心翼翼地用报纸重新裹好,心里盘算着明天去菜市场买二斤豆瓣,再跟卖花椒的王大爷砍砍价。临出门前,他瞥见李海山挂在衣架上的中山装,第二颗纽扣还空着,像个等着被填满的句号。

机关大院的夜风吹过梧桐树,把传达室的玻璃窗吹得哗哗响。老周看着马建军远去的背影,嗑瓜子的速度慢了下来 —— 他看见年轻人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印有 “成都军区后勤处” 字样的罐头盒,那盒子他认得,当年给知青送物资时见过,里面装的不是别的,正是郫县豆瓣酱。

而在李海山的书房里,陈永年正在台灯下修改《接风宴筹备方案》。他把 “四菜一汤” 改成 “六菜两汤”,在 “食材采购” 一栏里加了 “进口味精” 和 “精制白糖”,最后在落款处盖上公章,那红章盖在 “勤俭节约” 四个字上,像滴在白纸上的豆瓣酱,鲜艳而刺眼。

月光下,马建军的二八自行车碾过石板路,车筐里的豆瓣酱罐子晃出细碎的响声。他不知道,自己这罐豆瓣酱即将掀起机关大院的 “灶王爷革命”,更不知道,明天的接风宴将成为一场荒诞的盛宴 —— 就像李海山中山装上的第二颗纽扣,看似空缺,实则早已被各种滋味填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