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49章 续众生相2

1986 年腊月,机关食堂的玻璃窗结着冰花,阳光像被嚼过的麦芽糖,黏糊糊地淌在自助餐台上,给油渍斑驳的铝盆镀上一层虚伪的金边。~s′l-x`s~w/.!c-o.m+李海山站在食堂中央,中山装上的 “改革先锋” 徽章正往下滴蜡 —— 那是今早被蒸汽熏化的红蜡烛,第二颗纽扣的空缺像枚永远填不满的句号,露出的跨栏背心上,今早抢 “蒸蒸日上红烧肉” 时蹭的咖喱汁正蜿蜒成微型泔水桶的形状。

早餐时段:铝盆碰撞的交响狂想曲

清晨六点,后厨的蜂窝煤炉吐着猩红的舌头,将赵师傅的脸映成猪肝色。他抡起半人高的铁锅,往大铝盆里倾倒 “黄金咖喱土豆山” —— 切成滚刀块的土豆裹着陈年老油,在蒸汽中泛着可疑的金黄,如同被咖喱粉腌透的金字塔。“小心!” 他的吆喝声撞在铁皮灶台上,溅起的火星子落进学徒小王的铝盆,惊得盆里的 “鸿运当头卤鸡蛋” 打了个激灵 —— 那鸡蛋壳裂着细纹,浸在酱油汤里,像极了李局长办公室的灯泡。

打饭口前的队伍扭成麻花,干部们的搪瓷缸碰撞声如同破锣碎鼓。老张举着缸子往前拱,目标是餐台上的 “步步高升小米粥” —— 说是小米粥,实则是玉米面糊里掺了几粒小米,在铝盆里堆成小山,山顶插着根塑料小旗,旗面印着 “节约闹革命”。/精~武¨暁?税\枉· !已′发.布,最~欣/彰~截*张大姐回头时,发卷上的发蜡正往下淌,在晨光中拉出丝缕油线,活像京剧演员的水袖:“挤什么挤?你那缸子能装下 ‘鹏程万里大米饭’ !” 所谓大米饭,其实是红薯干掺玉米面蒸的窝头,取名 “鹏程万里”,寓意 “吃完能跑万里长征”。

午餐高峰:抢菜即革命的行为艺术

十二点整,保温罩掀开的瞬间,热浪裹挟着陈年老油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泔水桶。“ ‘富贵花开红烧肉’ 在这儿!” 不知谁的呐喊如导火索 —— 这道菜是赵师傅的 “创新”,实则是用豆腐泡裹着淀粉炸过后浇上红糖汁,远看像极了五花肉。人群瞬间化作汹涌的潮水,将餐台围得水泄不通。财务科老王为抢最后一块 “肉”,将公文包扔进泔水桶,包带勾住盆沿的刹那,报销单如白色的冤魂飘出,正巧覆在 “节约粮食” 标语牌上,旁边是 “群英荟萃炒时蔬” —— 其实是烂菜叶炒胡萝卜丁,取名来自样板戏《群英会》。

汤盆区堪称修罗场。教育局刘干事与环卫局老李的汤勺在半空僵成十字架,争夺的是 “银河落九天蛋花汤” —— 清汤里浮着几滴香油,蛋花稀得像银河里的星星。/咸¨鱼/看?书\ ^已/发!布+蕞′芯.章?劫.蛋花汤如凝固的琥珀滴落,在地面摔成星星点点的碎金,与旁边 “火山飘雪白糖拌萝卜” 的残渣混在一起,形成荒诞的抽象画。三只麻雀俯冲而下啄食,却被老张的解放鞋碾成模糊的黑影 —— 他正忙着用铝盆装走半盆 “黄金万两炒米饭” ,实则是隔夜饭混着酱油炒的,油亮的色泽全靠食堂唯一的半瓶味精撑着。

晚餐余韵:泔水桶边的阶级寓言

下午六点,食堂灯如昏黄的老眼,照着零星几个加班的游魂。马建军蹲在后巷,看张大姐用竹竿搅和泔水桶,竹竿头缠着半截锦旗,“改革先锋” 的金字在暮色中褪成锈红,旁边漂着半块 “佛光普照素鸡” —— 那是用面筋做的假鸡肉,表面划着十字刀,赵师傅说吃了能 “佛光护体”。“小马,” 她捞出一块 “鹏程万里窝头” ,那窝头在泔水里泡得发胀,像极了机关大院的浮肿报表,“帮我递个盆,这些泔水明天喂猪,能换俩鸡蛋。”

围墙外突然爆发出争吵,如同破锣碎鼓。十几个老太太扒着铁栅栏,漏勺如古代兵器般伸向桶里的 “富贵花开红烧肉” 残块,保安的橡胶棍挥舞如判官笔:“退后!这是机关资产!” 王奶奶举着刻有 “1958 大跃进留念” 的铝盆,盆底粘着 1976 年的粮票,盆里还沉着半块 “群英荟萃炒时蔬” 的胡萝卜丁,像块生锈的勋章:“你们倒黄金,我们捡破烂,天经地义!”

深夜食堂:形式主义的厨房诗学

午夜十二点,后厨的灯泡如将熄的油灯,在李海山脸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他带着陈永年和马建军 “突击检查”,实则是来偷吃剩菜。赵师傅从蒸笼里捧出温着的 “紫气东来东坡肉” —— 其实是用冬瓜雕刻成肉块形状,淋上红糖酱油汁,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光。“李局,这是特意给您留的‘改革特供’。” 陈永年的笑容像抹了猪油的馒头,旁边还摆着一盘 “万寿无疆酱牛肉” —— 酱色的萝卜块整齐码放,取名来自毛主席万寿无疆口号。

李海山咬下第一口 “东坡肉”,洗衣粉勾芡的涩味在舌尖炸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咳咳......” 他强装镇定,指着旁边的 “长征路上炒面” (实则是酱油炒玉米面),“明天给省里汇报,就说我们开发了‘忆苦思甜套餐’,吃一口忆长征,两口思改革!” 陈永年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马建军望向窗外,泔水桶里的 “银河落九天蛋花汤” 残渍在月光下如星图,与 1958 年文件里的 “亩产万斤” 插画渐渐重叠。

环境细节:油腻的蒙太奇

食堂墙面是幅荒诞的拼贴画:“艰苦奋斗” 标语旁的黑板报写着今日菜单, “星火燎原小米粥” (玉米糊)、 “解放全中国炖菜” (白菜炖粉条)、 “打倒四人帮窝头” (高粱面窝头),菜名比菜本身更热闹。天花板吊扇如油腻的唱片,扇叶上的油垢厚得能雕刻出 “开国大典红烧肉” 的浮雕,每次转动都抖落碎屑,如撒向人间的 “革命舍利”,精准坠入某位干部的 “公社大食堂杂烩” 汤碗 —— 那汤里混着早晨的土豆、中午的萝卜和晚上的剩菜叶,美其名曰 “忆苦思甜大团结”。

地面是张永远未干的抽象画, “黄金咖喱土豆山” 的残渣与 “万寿无疆酱牛肉” 的萝卜皮交织成莫比乌斯环,踩上去的吱呀声是最原生态的 “革命进行曲”。食堂门口的镜子是面照妖镜,干部们整理仪容时,永远看不见镜面上的 “富贵花开红烧肉” 油渍 —— 那是三年前李局长 “绝不浪费” 誓言的化石,如今已成了镜面的胎记,如同一枚永远无法摘除的油腻勋章,在岁月里越长越厚,比任何菜品都更 “经久不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