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52章 全省兄弟单位都来学习和用餐

1987 年早春,机关大院的梧桐树还没抽出新芽,李海山的办公室却被各地发来的邀请函捂得发烫。_0,0\暁¢税\蛧^ `免~费!越.读*牛皮纸袋上印着 “xx 省机关事务局”“xx 市人民政府” 的红章,比他中山装上歪斜的 “改革先锋” 徽章还要鲜艳。他用搪瓷缸敲着堆满桌面的文件,对陈永年笑道:“咱们的自助餐经验,这是要红遍全国了!” 话音未落,第二颗空缺的纽扣突然崩掉,滚进装着龙井茶的缸里,惊起一圈涟漪。

消息传开,机关大院像被捅了的马蜂窝。赵师傅蹲在后厨,用钢丝球猛刷铝盆,溅起的油星子沾在 “节约粮食” 的标语上:“红个屁!上个月用报纸糊红烧肉的事儿还没捂热乎,现在倒成了香饽饽?” 他身旁的学徒小王正往发霉的土豆上抹咖喱粉,准备制作 “黄金咖喱牛腩”—— 反正参观者只会拍照,没人真尝。狐恋蚊学 勉废岳毒

为迎接全省考察团,各单位展开了一场荒诞的竞赛。外贸局把会议室改成 “豪华自助餐厅”,从友谊商店借来镀金餐盘,摆上用红薯雕刻的 “龙虾刺身”,每块 “虾肉” 都裹着进口沙拉酱 —— 那是用炼乳掺酱油兑的。教育局更绝,让学生用蜡笔在白纸上画满 “山珍海味”,贴在食堂墙上,美其名曰 “精神食粮展示区”,校长在动员会上拍着胸脯:“这叫寓教于餐,体现素质教育新成果!”

食堂成了大型行为艺术现场。老张把自己的解放牌卡车开进后厨,车厢里堆满从废品站淘来的旧铝盆,每个都用红漆写着 “为人民服务”;张大姐在打饭口挂起横幅,“热烈欢迎全省同仁” 的标语下,偷偷藏着去年庆功宴剩下的发霉饼干。最忙的当属陈永年,他戴着白手套,指挥工人给泔水桶刷上绿漆,贴上 “有机肥料研发中心” 的标签:“参观团要是看见这个,肯定夸咱们循环经济做得好!”

考察团到来那天,机关大院彩旗飘扬。鸿特暁说蛧 最欣漳节耕鑫哙李海山站在门口迎接,特意穿上崭新的藏青中山装,第二颗纽扣用别针别着 —— 那是从张大姐的窗帘扣上拆下来的。“各位同志,” 他指着食堂方向,胸脯挺得比阅兵式的士兵还直,“请领略我们‘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自助餐模式!”

走进食堂,考察团成员们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餐桌上,“佛跳墙” 的蒸汽袅袅升腾 —— 实则是用白菜梆子炖海带,上面撒了把五香粉;“澳洲龙虾” 鲜红透亮,钳子却是用铁皮罐头剪成的。某县领导拿着搪瓷缸,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 “红烧肉”,咬下去却满嘴木屑 —— 那是用泡发的木屑加酱油蒸的。但他立刻竖起大拇指:“创新!这完全符合中央‘粗粮细作’的指示精神!”

马建军混在人群里当解说员,手心捏着汗。当他介绍到 “银河落九天蛋花汤” 时,考察团里突然有人提问:“这汤里怎么有半截粉笔?” 空气瞬间凝固。陈永年抢过话筒,镜片闪过寒光:“这是我们新研发的‘知识营养剂’,体现教育与饮食的深度融合!”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比食堂开饭时抢菜的动静还响亮。

参观结束后的座谈会上,李海山唾沫横飞地汇报经验,发言稿里的 “节约率提升 300%”“群众满意度 99.9%” 等数据,都是陈永年用红笔在去年的旧材料上改的。突然,窗外传来争吵声 —— 几个老太太正和保安拉扯,她们举着漏勺,指着食堂后巷的泔水桶:“你们把红烧肉倒进泔水桶,却让外人看假菜!” 李海山的笑容僵在脸上,胸前的别针突然崩开,“改革先锋” 徽章掉进了面前的茶缸。

当晚庆功宴,李海山强撑着举杯:“为兄弟单位的传经送宝,干杯!” 搪瓷缸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没人注意到缸里的茶水其实是用酱油兑的。散场时,马建军看见考察团的车尾灯消失在夜色中,车斗里装满了他们送的 “纪念品”—— 印着 “自助餐改革典范” 的铝盆,盆底还沾着没洗净的咖喱渍。

机关大院的广播在午夜响起,李海山沙哑的声音回荡在空荡的走廊:“各单位注意,省里对本次考察非常满意,要求我们做好经验总结……” 马建军站在食堂门口,看着赵师傅往泔水桶里倒剩下的 “佛跳墙”,突然想起王奶奶的话。而此刻,市政府会议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李海山正和领导们商议新计划 —— 为迎接下一批考察团,全市要 “进一步提升自助餐品质”。没人知道,这场荒诞剧还会演变成什么模样,但可以肯定的是,真实的问题仍在泔水桶里发酵,而表面的繁荣,永远比真相更诱人。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