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62章 省里向市里传达自力更生

1987 年春末的市政府办公室像个被文件胀破的信封,三屉桌上的搪瓷缸摞成金字塔,最顶层的缸子缺了口,边沿还沾着 1986 年庆功宴的红烧肉渍。,w′b/s·z,.¢o*r/g_李海山盯着墙上的电子钟,指针在 “10:00” 位置卡了二十分钟 —— 这是陈永年从报废的礼堂拆来的,就像他们等待的省里指示,永远停留在 “即将到达” 的荒诞时刻。

电话在第十一次铃响时炸开,陈永年抓起听筒,肩膀上的塑料花补丁蹭掉两片,落在 “自力更生” 的会议记录上:“对对,我们坚决落实!” 他的眼镜片闪过走廊尽头的阳光,那里堆着从幼儿园借来的积木,准备拼成 “自力更生” 的立体标语。放下电话,他转身撞翻了装满红头文件的纸箱,1958 年的 “大跃进食谱” 和 1976 年的 “防震罐头分配表” 混在一起,像极了他们即将编造的 “新时代自力更生方案”。

省工作组的吉普车在院门口发出刺耳的刹车声时,李海山的中山装第三颗纽扣终于彻底失踪,露出的跨栏背心上,张大姐用古巴国旗碎片拼的 “自” 字缺了左上角,像个永远张着嘴的问号。?优+品/小^说-王¢ ·最¢鑫-璋~踕·哽?鑫.快¢“同志们,” 省工作组组长老周拍着他的肩膀,袖口扫落了李海山胸前的孔雀羽毛 —— 那是从 “国际泔水文化展” 的展板上扯下来的,“中央的指示很明确:自力更生,就是自己想办法生一堆主意,别总想着伸手要!”

会议室的吊扇在文件堆上方挣扎,将 “深挖洞,广积粮” 的标语切成碎片,飘落在教育局王科长的教案上 —— 他正准备提议 “让各国代表团自己带锅碗瓢盆,体现自力更生精神”。财务科老张的算盘珠子哗啦作响,算珠上粘着昨天粘标语剩的糨糊:“依我看,先停了所有进口食品!非洲木薯和古巴朗姆酒都是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咱们就用机关大院的槐树花和泔水造酒!” 他不知道,墙角的泔水桶里还漂着前天接待剩下的 “灵长类革命炖菜” 残渣,在暖气里泛着诡异的光。

外贸局的刘干事突然站起来,手里挥舞着从海关扣下的欧洲奶酪包装:“同志们,这奶酪上的十字花纹是资本主义标志!” 他的的确良衬衫口袋里露出半截波兰鲱鱼罐头标签,“我们应该把所有外来食品重新包装,印上‘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让帝国主义的牛奶面包也姓社!” 话音未落,陈永年抱着从动物园顺来的孔雀标本冲进会议室,尾羽扫落了桌上的 “进口香蕉反动性研究报告”:“刘干事说得对!我建议把非洲代表团的木薯刻成雷锋头像,古巴黑豆饭捏成党徽形状,这才叫政治挂帅的饮食革命!”

最荒诞的争论出现在后勤科。看书屋 已发布嶵鑫彰踕科长老王拍着写满 “桌椅改革方案” 的黑板:“按照自力更生精神,办公室桌椅必须用废旧木料!” 他指着墙角堆的旧门板,那是从 1966 年拆除的土地庙搬来的,“我连锯子都分好了,每个科室每月上交三张办公桌,少一张扣半张肉票!” 话音刚落,教育局的王老师举手:“那外事部门出国怎么办?总不能让同志们扛着门板坐飞机吧?” 老王瞪大眼睛:“错!这正是考验革命意志的时候,让他们自己砍树做独木舟,顺着长江漂到目的地!”

李海山看着会议室里飞舞的孔雀羽毛和散落的罐头标签,突然想起赵师傅在后厨说的话:“咱们这食堂,早成了给外人看的西洋镜,连泔水都要加味精调味。” 此刻,他胸前的 “改革先锋” 徽章歪得厉害,别针勾住了老周的公文包带,扯出半张皱巴巴的电报 —— 原来最上级的 “自力更生” 指示后面还有半句 “严禁铺张浪费”,被省工作组用咖喱粉盖住了,像极了他们永远在掩盖的真相。

后厨里,赵师傅正和学徒小王用机关大院的槐树花炒木屑。铁锅发出刺耳的响声,槐树花的甜混着木屑的涩,在蒸汽中形成诡异的香气。“师傅,” 小王举着从欧洲代表团扣下的香肠,“要不要把这玩意儿切成五角星?” 赵师傅吐掉旱烟,刀疤脸在火光中扭曲:“切个屁!直接埋进槐树底下,就说这是‘自力更生肥料’,来年长出的槐花能甜死帝国主义!” 他不知道,墙外的王奶奶正用漏勺打捞泔水桶里的香肠碎,桶底沉着的 “为人民服务” 搪瓷缸碎片,在夕阳下闪着冷光。

省政府的传达会议在黄昏结束,老周的吉普车碾过院子里新铺的 “自力更生地砖”—— 那是用波兰鲱鱼罐头盒拼成的,每块上面都刻着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李海山站在门口,看着车上扬起的尘土,突然发现老周的公文包拉链没关,露出半张写着 “变治 = 变质治理” 的纸条 —— 原来省里早就知道电报的笔误,却选择将错就错,像极了他们对待食堂泔水的态度:只要表面光鲜,里面烂成什么样都行。

深夜的市政府办公室,陈永年趴在桌上写《自力更生实施细则》,钢笔尖在 “第三十七条:泔水二次利用流程” 处卡住,墨水滴在纸上,晕成个歪扭的五角星。窗外,机关大院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影子胸前的塑料花补丁缺了角,像极了他们即将出台的细则 —— 漏洞百出,却还要用红绸带扎得整整齐齐。而此刻的后厨,赵师傅正把最后一袋木屑倒进铁锅,突然听见陈永年的嚷嚷声:“老赵!明天开始,每个代表团必须吃掉三斤槐树花炒木屑,这是自力更生的硬指标!”

铁锅发出 “滋啦” 的声响,槐树花在热油里卷曲,像极了李海山在传达会上僵硬的笑脸。赵师傅望着窗外的星空,突然想起 1958 年大食堂的夜晚,同样的星光,同样的铁锅,却煮着不一样的荒诞。而远处的省政府,最上级的调查组正在整理《时代周刊》的报道,封面是李海山的跨栏背心,标题是《中国机关的自力更生:从木屑到谎言的无限循环》,却没人注意到,照片角落里,王奶奶的漏勺正在打捞最后一点泔水,那是这个荒诞时代最真实的注脚。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