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崩溃的午餐
1987 年春末的机关食堂屋顶漏着细流,水珠顺着吊扇的油垢滴在黑板报上,把 “自力更生用餐须知” 的 “须” 字砸成了 “页”,像极了被审批流程压扁的食欲。~比?奇,中\雯?王. ′首?发.马建军攥着半张边缘泛白的饭票,饭票上的泔水桶防伪标识被啃掉了半只桶沿 —— 那是今早排队时饿得发慌的杰作,此刻正对着窗口上方新挂的 “面食审批中心” 木牌发愣,木牌上的漆还没干,往下滴着的红漆在地面蜿蜒,像极了一条正在死去的蚯蚓。
长桌尽头,退休返聘的王师傅正在给搪瓷碗 “上课”,碗底 “抓革命促生产” 的红字褪成浅粉,却不妨碍他用筷子敲出机关枪般的节奏:“小伙子,想吃番茄鸡蛋面?先过‘三审三核’关!” 他袖口的补丁由三张不同年代的饭票拼成,1958 年的糙粮票边缘还沾着霉斑,1966 年的细粮票印着 “厉行节约”,最新的 1987 年票面上泔水桶图案被陈永年的防伪印泥盖得发亮,“第一审看番茄红不红,得像咱宣传栏上的五角星;第二审查鸡蛋黄不黄,得比陈科长的咖喱酱还鲜亮;第三审要查面条的弯曲度,直的属‘革命直行面’,弯的属‘灵活变通面’—— 去年老张想吃弯头面,愣是多填了五页《曲线救国申请书》!”
“叔,” 马建军盯着王师傅碗里的水渍咽了咽口水,“吃面跟颜色有啥关系?” 王师傅突然凑近,碗沿撞上小马的搪瓷缸,发出 “当啷” 一声:“上个月老张想吃牛肉面,没报清楚牛肉是牛前腱还是牛尾巴,审批表直接被后勤科打了三个红叉!理由是‘牛屁股肉属享乐主义范畴,牛前腱才是革命干劲象征’,等面批下来,牛肉硬得能当公章使,他拿那牛肉在黑板报上刻字,比粉笔还利索!”
窗口突然传来搪瓷盆摔地的脆响,教育局小刘举着空盆跳脚:“喝口白菜汤还要查白菜的公社出身?你们咋不问问白菜有没有入团申请书!” 炊事员老周的白手套在 “廉洁汤品审批章” 上拍得山响,章面的五角星因为长期使用,中间的镰刀已经模糊:“同志,汤里油花超标的同志请注意,需到二楼填写《少油少盐决心书》,盖满三个科室公章才能续领 —— 别忘了附上最近三次劳动改造的照片!”
小马的《番茄鸡蛋面申请表》刚递到窗口,就被陈永年的放大镜扫出了 “属性对冲风险”。~微*趣¢晓!税*蛧′ _首,发+这位防伪专家的白大褂口袋里掉出半根孔雀羽毛,正是昨天从 “自力更生成果展” 上薅的:“根据第 13 条审批细则,番茄的酸性与鸡蛋的碱性存在意识形态冲突,必须进行 3 分钟‘食材兼容性观察’!” 他说话时,袖口的泔水印泥蹭在申请表上,晕开的痕迹像极了食堂泔水桶的形状,“你看这番茄,红得不够纯正,得让它在‘革命色素浸泡液’里再染半小时;这鸡蛋,蛋黄颜色偏橙,属于‘修正主义倾向’,得写份《颜色改正保证书》!”
大喇叭在天花板上突然炸响,震得墙皮扑簌簌往下掉:“番茄鸡蛋面审批通过!但鉴于食材存在‘红黄配色风险’,请用餐者在食用前朗诵《酸碱平衡革命口号》,并签署《口腔卫生承诺书》—— 承诺书需用蓝黑墨水填写,字迹不得连笔,以免滋生资本主义草体!” 小马看着窗口递出的瓷碗,番茄块和鸡蛋片规规矩矩地分踞两边,中间的面条摆成 “中分头” 造型,活像陈永年每天梳得油亮的发型,而碗底沉着三粒可疑的红色颗粒 —— 那是赵师傅为了 “增强革命色彩” 撒的咖喱粉。精武小税惘 蕪错内容
走廊里挤满了端着搪瓷缸的围观群众,财务科老张用筷子敲着缸沿点评,缸身上 “节约粮食” 的字样被磨得发亮:“看见没?那碗面的弯曲度得精确到毫米,直的叫‘革命直行面’,审批流程 12 页;弯的叫‘灵活变通面’,得额外附《曲线救国可行性报告》,整整 27 页!上个月我申请吃弯面,光找五个科长签字就跑断了腿,等面上来,汤都能用来刷公章了!” 公安局小李举着从仓库翻出的海鸥相机,对着窗口的混乱场景猛拍,镜头却不小心扫到赵师傅在后厨剁面团 —— 案板上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审批表》被剁出了锯齿边,面团上盖着八个红彤彤的公章,从 “粗粮配额章” 到 “揉面力度监管章”,像极了被盖章机啃过的馒头,而面团里隐约可见几根孔雀羽毛,那是陈永年要求的 “革命元素添加剂”。
后厨深处,赵师傅的菜刀突然剁在案板上,震得《揉面力度监管表》飞了起来:“狗日的审批!” 他面前的面团里掺着半截猴毛,正是从最后一只猴子身上薅的,“当年大食堂也没这么折腾过!上个月让我在馒头里加‘革命色素’,结果蒸出来的馒头红得像公章,咬一口,牙都染成泔水色了!” 学徒小王捧着 “革命纯度章” 的手直抖,章面的五角星缺了个角 —— 昨晚掉在泔水桶里,被波兰鲱鱼罐头硌的,“师傅,这面要不要再盖个‘反修防修章’?陈科长说颜色还不够正。” 赵师傅抄起炒勺作势要打:“盖你娘的章!再盖下去,面都能当公章使了,明天让陈科长抱着公章啃面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陈永年的防伪办公室传来 “咣当” 一声,装泔水印泥的罐子翻了,暗红色的液体在地面蜿蜒,渐渐淹没 “为人民服务” 的 “务” 字,只剩下 “为人民服” 在墨水中漂浮,像极了他们早已服软的初心。李海山匆匆赶来,中山装后襟的补丁终于彻底散架,露出的跨栏背心上,“为人民服务” 只剩 “为人” 二字,“民” 字被猴毛和木屑遮住,像极了被捂住的百姓之口。更滑稽的是,第二颗纽扣位置别着的 “改革先锋” 徽章不知何时歪了,锤子镰刀对着肚脐眼,像极了食堂灶台上歪掉的铁锅。
小马盯着碗里的番茄鸡蛋面,面条在冷汤里泡得发胀,像极了越来越膨胀的审批流程。王师傅的搪瓷碗早已见底,他正用筷子尖刮着碗底的饭粒,碗沿的缺口是 1962 年饥荒时摔的:“我去年吃韭菜鸡蛋饺,就因为韭菜产自河南、鸡蛋产自河北,被认定为‘跨区域食材协作风险’,愣是让炊事员把饺子拆成韭菜和鸡蛋分别审批,等饺子煮熟,韭菜黄成陈科长的咖喱,鸡蛋硬成李局长的公章!”
“要不……” 小马突然笑了,笑声比食堂的破吊扇还难听,“咱们给这碗面开个听证会?请番茄代表、鸡蛋代表、面条代表上台发言,再找三个科长当评委,看看它们愿不愿意被我吃?” 他的话音未落,窗口传来 “哗啦” 一声 —— 美洲代表团的翻译摔了瓷碗,猴毛肉票飘在汤里,像极了他们终于撕破的荒诞伪装。翻译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喊:“这不是肉!这是猴子的毛!” 声音在食堂里回荡,惊得正在给 “革命直行面” 盖公章的老周手一抖,公章歪在碗沿上,像个滑稽的红嘴唇。
暮色漫进食堂时,赵师傅摔了最后一个搪瓷盆,响声惊动了栖在泔水桶上的乌鸦,它扑棱着翅膀飞向夜空,嘴里叼着半片风干的 “仿生肉排”,像极了这个荒诞时代的送葬者。陈永年蹲在地上擦泔水印泥,突然发现印泥在地面拓出的图案,竟和食堂门口那个漏雨的泔水桶一模一样,忍不住苦笑道:“原来防伪标识早就印在地上了。” 李海山站在走廊尽头,看着自己中山装上的补丁片随风飘落,露出的跨栏背心在穿堂风里晃荡,像极了机关大院里那面永远飘不直的五星红旗,而旗子下方的黑板报,不知何时被人用咖喱粉画了只歪扭的小猪,正对着 “自力更生” 的标题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