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 第99章 腊八的豆粥

山城的冬雾像碗熬糊的米汤,把审批科的木窗糊得严严实实。?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高小林正用豁口搪瓷缸接着暖气片漏下的水珠,水滴在缸底敲出 "嗒嗒" 声,和审批机时断时续的咔嗒声凑成古怪的二重奏 —— 这破机器又卡了,齿轮缝里还卡着去年中秋节剩下的月饼渣,此刻正随着暖气的热气散发着可疑的甜腻味。实习生王小五蹲在火盆旁烤红薯,火钳翻动时扬起的炭灰落在《冬季烤火煤分配表》上,把 "人均每日三斤" 的数字盖成了麻子脸,他偷偷用红薯在文件边角按了个黑印,权当 "煤炭自然审批章"。

"高科长!" 社区陈主任抱着粗陶罐撞开门,蓝布衫上沾着的糯米粉在暖气片热气里扑扑簌簌往下掉,活像给衣裳打了层霜。"给您送腊八粥来了!" 陶罐揭开的瞬间,红豆香混着桂圆味涌出来,把审批科经年累月的油墨味和煤球味冲得七零八落。高小林放下搪瓷缸,看着陶罐里咕嘟冒泡的粥,喉结不自觉地滚动 —— 打从赵师傅的食堂改供应 "革命清水汤" 后,他就没见过这么稠乎的东西了。"腊八粥?" 他抹了把下巴的胡茬,"香港回来的陈先生要舍粥?" 陈主任搓着手,陶罐底部的柴火印还带着灶膛的温度:"是啊,说要给街坊熬五百碗,图个腊八热闹。"

高小林盯着申请上的 "传统节日食品审批细则",笔尖在 "豆子种类需为 8 种" 的条款上打了三个圈,突然敲了敲陶罐边沿:"陈主任,您这粥里有几种豆子?" 陈主任掰着手指头数:"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花豆、鹰嘴豆......停!"高小林突然站起来,缸里的漏水溅在申请上,把" 绿豆 "俩字泡得发皱," 才 6 种!"他指着审批机的齿轮,那上面还缠着去年修机器时留下的红绸子," 得凑够 8 种,象征 ' 八方来财 ',这叫 ' 数字吉祥化审批 '!"陈主任傻眼:" 高科长,鹰嘴豆算两种吗?算!" 高小林瞪着审批机,齿轮缝里卡着的月饼渣突然掉下来,"带 ' 豆' 字的都算,咖啡豆都行 —— 只要别让陈股长闻出资本主义味儿!"

科员老马从报纸后探出头,算盘珠子在掌心哗啦作响,报纸头版 "粮食局严抓节日食品安全" 的标题下,陈永年正用放大镜检查月饼馅,镜片反光把他的跨栏背心照得发亮:"高科长这规定妙," 老马晃了晃报纸,"当年大食堂熬粥,豆子种类不够,炊事员被批 ' 破坏节日气氛 ',现在正好复古 ——" 话没说完,王小五趁机凑近陶罐,勺子碰到罐壁的响声让他咽了口唾沫,心想,要是能把审批机的齿轮拆下来当勺子,说不定能偷喝两勺,反正机器卡着月饼渣也转不动。!微¨趣.晓\说_蛧^ ′吾*错/内′容·

审批机突然发出 "咔嗒" 异响,齿轮缝里卡着粒红豆,像枚歪扭的红痣长在铁齿轮上:"小五!" 高小林瞪着蹲在机器旁的实习生,"让你给齿轮除垢,你咋把红豆塞进去了?" 王小五慌忙抽出半粒压扁的红豆,豆汁染在齿轮上像滴印泥:"科、科长,我看机器也该喝口粥,就喂了点......" 话没说完,齿轮突然 "咣当" 转了半圈,把红豆碾成泥,糊在《冬季烤火煤分配表》上,倒像是盖了个 "红豆审批章"。高小林看着齿轮上的红痕,突然灵光一闪:"正好!以后所有粥类审批,都得让齿轮 ' 尝' 三种豆子,这叫 ' 机械试吃流程 '!" 陈主任掏出小本本记录,笔尖在 "红豆、绿豆、黄豆" 后面画圈,心想,回去得让熬粥的王大妈先给齿轮喂豆子,说不定还得烧三炷香求机器别卡壳。

局里的新副局长李建国夹着公文包进来,中山装前襟的 "为人民服务" 徽章擦得锃亮,反光晃得高小林眯起眼 —— 那徽章怕不是用审批机的齿轮打磨的,边角锋利得能划破文件。*s¨i¨l/u?x_s?w·./c?o\m~"小高," 副局长的皮鞋在火盆边蹭了蹭,鞋底沾着的雪水在青砖上烫出白雾,"听说有华侨舍粥?" 高小林赶紧递上申请,陶罐的热气熏得副局长的眼镜片发蒙,只能看见文件上歪扭的 "8 种豆子":"李局,正在审豆子种类,要求 8 种 ——很好!"副局长拍了拍高小林的肩膀,差点把他按进火盆," 传统节日就得有仪式感,"他摸出随身携带的金属尺子," 不仅要种类,还要统计每颗豆子的大小,误差不能超过 0.5 毫米!" 高小林看着尺子上的刻度,心想,龟儿子,这比陈永年的放大镜还严苛,干脆让显微镜来当科长算了,反正审批机的齿轮也快被豆子卡死了。

财务科老张举着算盘冲进来,算珠上沾着陶罐的米香,搪瓷缸里泡着陈主任送的粥,米粒在缸底沉着,像极了审批机齿轮上的积灰:"高科长," 老张的鼻尖沾着粒糯米,"腊八粥的 ' 数字吉祥加工费 ' 该走哪个科目?" 高小林看着老张胸前的饭票夹,突然想起审批机的 "括号革命":"走 ' 节日数字化专项 '," 他指了指申请上的豆子清单,"每种豆子算一个审批节点,8 种就是 8 个章!" 老张的算盘珠子蹦出三颗,在地上滚成三角形,倒像是给 "八方来财" 做注解,心想,合着喝碗粥得盖八回章,比当年换粮票还麻烦,早知道就该在粥里多放点米,省得豆子太多盖不过来。

,!

陈永年的放大镜从门缝里伸进来,镜片映着陶罐里的豆子,像极了外星人的探视镜:"小高," 他的跨栏背心在暖气里晃荡,露出洗得发灰的秋衣,"黑豆占比 20% 属 ' 右倾豆种 ',得提到 35%!" 高小林看着陈永年裤脚的补丁,突然笑了:"陈股长," 他指着陶罐里的豆子,"35% 黑豆正好组成五角星,这叫 ' 豆种政治化排列 '," 他压低声音,"您老尝尝,比您办公室的算盘珠子香多了 ——" 话没说完,陈永年的放大镜 "当啷" 掉在地上,吓得王小五赶紧把偷舀粥的搪瓷缸藏到火盆后。

审批机在午后突然 "咣当" 卡壳,齿轮上的红豆泥把《豆子大小统计表》糊成花脸,王小五举着螺丝刀发愁,高小林却拍着陶罐大笑:"好!" 他指着糊满豆汁的文件,"这叫 ' 自然统计印记 ',比算盘还精准," 他转头对陈主任,"回去告诉熬粥的,每锅粥都得让齿轮泡三泡,保证带着 ' 机械豆香 '——" 话没说完,审批机突然发出 "吱呀" 声,齿轮缓缓转动,把陶罐里的粥晃出涟漪,倒像是机器在点头同意。陈主任苦笑着点头,心想,这下王大妈得推着陶罐爬审批机,比登山城步道还累,说不定还得给机器唱首《南泥湾》助助兴。

雪粒子开始敲打窗玻璃,高小林盛了碗粥,滚烫的红豆汤烫得舌尖发麻,却挡不住心里的窝火:副局长非要统计豆子大小,陈永年盯着黑豆占比,审批机还卡着红豆装死。老马晃着报纸过来,头版 "腊八豆粥审批新规范" 的报道下,配着高小林举着齿轮量豆子的照片,他的表情比齿轮还扭曲:"高科长," 老马指着 "数字化节日管理" 的标题,"记者把咱的 ' 齿轮试吃法 ' 写成 ' 机械祭灶 ' 了," 他突然凑近,低声说,"陈先生在走廊听见副局长的要求,脸都绿了,说香港没这么折腾的。" 高小林看着照片里自己扭曲的表情,心想,祭就祭吧,反正这机关大院的荒诞,早就在审批机的齿轮里发了霉,就像这腊八粥的豆子,哪怕煮得稀烂,也躲不过被数个数的命。

暮色漫进科室,王小五偷偷用搪瓷缸舀了半碗粥,趁着高小林看报纸,蹲在火盆旁喝得唏哩呼噜,烤焦的豆子香混着炭灰,在暖气片的热气里飘成歪扭的五角星。高小林突然抬头,看见王小五嘴角的豆渍:"小五," 他晃了晃审批单,"喝外带粥得填《非办公区域饮食审批表》," 他突然笑了,"不过念在你给齿轮喂了豆子,准了 ——" 话没说完,审批机突然 "咣当" 倒地,齿轮滚到王小五脚边,吓得他差点把缸摔了,粥洒在地上,倒像是给机器画了个哀悼圈。

雪越下越大,审批机的齿轮上结了层薄霜,像撒了把碾碎的红豆。高小林盯着陶罐上的 "8 种豆子" 刻痕,突然觉得这数字就像审批科的歪扭公章,永远盖在荒诞的文件上。窗外的 "为人民服务" 标语被雪遮住半边,"服" 字只剩下 "月" 字旁,倒像是给这场荒诞审批的无声嘲笑。而他知道,明天一早,陈主任会带着泡过齿轮的陶罐回来,审批机的齿轮会继续咔嗒作响,把红豆、黑豆、公章味,统统煮进这永不停歇的荒诞日常 —— 直到华侨陈先生坐着轮渡离开山城,再也不提舍粥的事儿,只留下审批科的人对着满桌的豆子清单发呆,齿轮上的红豆泥已经风干,却永远印在了这个腊八节的荒诞里。

暖气管道又发出 "咣当" 巨响,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高小林摸着陶罐上的木纹,突然想起小马从非洲寄来的明信片,上面画着盖满公章的腊八粥,配文 "连尼罗河的豆子都在等审批"。他笑了,心想,或许这世上最荒诞的审批,从来不是豆子种类或大小,而是把所有的热闹,都变成了需要盖章的文件,就像这冬日里的腊八粥,明明该暖身子,却在数九寒天,成了审批科齿轮里的一粒红豆,煮得稀烂却香得不合时宜,荒诞得理直气壮 —— 就像此刻,审批机躺在地上,齿轮对着天花板,倒像是在无声抗议,却终究逃不过被修好继续卡豆子的命运。

喜欢有关部门机关轶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