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关大院那灰扑扑的楼群里,审批科的办公室就像个被遗忘的角落。-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斑驳的木质门虚掩着,透过门缝,能瞧见里头的光景。
高小林高科长端坐在他那张掉了漆的办公桌后,油光锃亮的脑门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光。此刻,他正眯着眼,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桌面,盯着桌上那堆厚厚的审批文件,心里盘算着今儿该怎么把这些烫手山芋给处理了。
老马,作为科里的老资格,此刻正半躺在吱呀作响的藤椅上,翘着二郎腿,报纸摊在膝头,眼睛却时不时地往窗外瞟。他对这些审批流程早就熟稔于心,也深知其中的弯弯绕绕,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机械活儿,能躲则躲,能拖就拖。
新人小李却截然相反,他正襟危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面前摊开着各种文件和笔记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眼睛里满是干劲。每一份审批文件他都仔仔细细地查看,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满心想着能在这机关大院里干出一番成绩。
实习的王小五就没这么积极了,他瘫在椅子上,百无聊赖地转着笔,时不时打个哈欠,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心里直犯嘀咕:“这破工作,整天对着这些文件,无聊死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熬出头,真希望能找点机会偷偷懒。”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李局长板着脸推开了审批科的门。高科长见状,立马从椅子上弹起来,堆起满脸笑容:“局长,您怎么来了?” 李局长扫视了一圈办公室,目光在王小五身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微一皱,随后将一份文件重重地拍在高科长的桌上:“高科长,这伙食待遇审批的事儿得抓紧办,别一天天拖拖拉拉的,市里领导都盯着呢!” 高科长连忙点头哈腰:“是是是,局长您放心,我们一定加快进度,保证完成任务!”
李局长走后,高科长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转头对着科室里的人说道:“都听见了吧,局长下了死命令,这伙食审批的事儿得赶紧处理。^求_书+帮! ¢毋?错`内?容,老马,你经验丰富,带带小李和小五,把这些文件好好审一审。” 老马不情不愿地放下报纸,嘟囔着:“又来活儿了,真是没完没了。” 小李立刻来了精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而王小五则在心里哀嚎:“完了完了,又得干活了,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审批科的众人开始着手处理伙食待遇审批文件,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级区的伙食审批。那文件里列的菜单,看得人眼花缭乱。
“高科长,您看这份申请,冬季滋补,要求增加鱼翅和海参的供应量,还指定要某个进口品牌的牛奶,这也太夸张了吧?” 小李拿着文件,满脸疑惑地问道。高科长推了推眼镜,沉思片刻:“这都是领导们的需求,咱们得按规矩办。虽说确实有点过,但上面的意思咱得领会。”
老马凑过来,撇了撇嘴:“这有啥稀奇的,早年间比这还夸张呢。这些领导啊,就喜欢在吃喝上讲究,咱们不过是走个审批流程罢了。” 王小五在一旁听得直咋舌,心里想着:“这哪是机关单位啊,简直就是个高级会所,要是我也能天天吃这些,那该多好啊。”
在审批讨论会上,气氛更是诡异。几个领导正襟危坐,一本正经地讨论着鱼翅的季节供应问题。“冬季寒冷,鱼翅滋补效果好,我觉得供应量可以适当增加。” 一位领导说道。另一位领导点头附和:“没错,而且鱼翅的品质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丢了咱们机关的面子。”“牛奶的牌子也得好好选,得选那种国际知名品牌,喝起来有档次。?k!a^n+s!h`u~d·i/.·c¢o?m′”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在讨论一场盛大的宴会菜单,完全忘了这是在审批机关的伙食待遇。
高科长坐在角落里,小心翼翼地记录着领导们的意见,心里却在犯愁:“这么奢侈的伙食标准,传出去可怎么好?但领导们都这么说了,我也只能照办。” 小李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机关的伙食审批会是这样一番景象,与他想象中的严肃、公正相差甚远。
与高级区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区的寒酸伙食待遇审批。当审批科的众人看到普通区的申请文件时,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日三餐一菜一汤,没有任何营养品,还得自己带饭盒从小窗口递取,这条件也太差了吧。” 小李看着文件,语气中满是同情。老马无奈地摇了摇头:“没办法,一直都是这样,普通区和高级区的待遇差距就是这么大。” 王小五撇了撇嘴:“怪不得人家说机关里等级森严,就这伙食待遇,明摆着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在审批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有一次,一个小科员在文件里偷偷加了一句:“希望能偶尔改善一下伙食,哪怕加个鸡蛋也行。” 结果这份文件被退了回来,还附上领导的批示:“伙食标准是按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小科员得知后,气得直跺脚:“我就想吃个鸡蛋,这要求过分吗?”
还有一回,几个普通区的工作人员联名写了份申请,希望能在节假日增加一些伙食补贴。审批流程走了一圈,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经费紧张,无法满足。” 可转头大家就听说,高级区在节假日不仅伙食标准提高了,还额外发放了进口水果和高档酒水。这事儿在普通区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却又敢怒不敢言。
高科长看着这些普通区的审批文件,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他也无能为力,只能按照领导的指示办事。他知道,这种不合理的待遇差距已经存在很久了,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第四章:特殊案例的审批闹剧
除了高级区和普通区的常规审批,特殊案例的审批更是让人头疼不已。个别同志申请定制餐食的文件,像雪花一样飞到了审批科的桌上。
有位老同志,因为肠胃不好,想吃点清淡的家常饭菜,便提交了定制餐食的申请。按照规定,他先是写了满满两页纸的申请,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字数远超五百字的要求。然后拿着申请找科室领导签字,科室领导又让他去找后勤部门。后勤部门收到申请后,专门召开了一场讨论会。
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老同志身体不好,满足他的需求也是应该的。” 可马上就有人反驳:“那以后人人都来申请定制餐食,这食堂还怎么管理?” 众人争论不休,最后决定还是得找上级领导批示。就这样,这份申请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流转,等了半个多月,还是没有结果。
老同志等得心急如焚,天天跑到审批科询问进度。高科长被问得烦了,只能好言安慰:“您别着急,审批流程比较复杂,再等等。” 可老同志却忍不住抱怨:“我就想吃口合胃口的饭,咋就这么难呢?比我当年打鬼子还难!”
还有更离谱的,有人申请定制红酒和牛排,理由是 “招待重要客人”。这种申请自然是直接被驳回,可提交申请的人却不依不饶,跑到审批科大吵大闹:“我这是为了工作,为了机关的形象,凭什么不批?” 高科长和科室的人被闹得焦头烂额,好说歹说才把人劝走。
王小五看着这些闹剧,心里暗自庆幸:“还好我只是个实习的,不用处理这些麻烦事儿。不过这些人也真是的,为了口吃的,至于这么折腾吗?”
随着伙食待遇审批工作的推进,审批科里的气氛愈发微妙。高科长每天都愁眉苦脸的,他知道,这些不合理的审批背后,牵扯着太多的利益关系和人情世故。
有一天,高科长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语气隐晦地说:“高科长,听说最近伙食审批的事儿不少啊,有些文件,您可得多留意,别坏了大家的好事儿。” 高科长心里一紧,连忙赔笑:“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挂了电话,他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他明白,这是有人在给他施压,让他在审批时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马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他偷偷把高科长拉到一边:“老高,我看最近这事儿不简单,背后肯定有人在捣鬼。咱们可得小心点,别把自己搭进去了。” 高科长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道,可咱们在这位置上,身不由己啊。”
小李还蒙在鼓里,依旧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他发现有些审批文件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便向高科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高科长却含糊其辞地敷衍过去:“小李啊,有些事儿你还不懂,按规矩办就行。” 小李虽然满心疑惑,但也只能听从安排。
王小五倒是乐得清闲,他每天想尽办法偷懒,不是装模作样地看文件,就是借口上厕所溜出去闲逛。他觉得,只要不惹事儿,混过实习期就行了。
在机关大院的其他角落里,关于伙食待遇审批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高级区的领导收了餐饮供应商的好处,才会把伙食标准定得这么高;也有人说普通区的待遇差,是因为领导根本不把基层员工当回事儿。各种流言蜚语在机关里传得沸沸扬扬,可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出真相。
尽管审批工作中充满了荒诞和无奈,但日子还得一天天过。审批科的众人依旧重复着每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