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四合院杀的兴起,把系统一块干掉 > 第42章 最艰苦的地方

"你们是在南锣鼓巷住,对不对?"

路平安点头,"对啊!"

"跃民,你在派出所那边有关系,对不对?"

"上次你不是见了吗,是个副所长,怎么了?"

"你说我们双管齐下怎么样?一边写举报信,一边安排人替那个狗东西,他叫什么来着?"

"棒梗。¨兰`兰·蚊\血¢ ¨醉.芯!漳\洁?埂-新*筷*"

"哦,对,棒梗!呵呸,什么破水平,叫个这名儿?一看就是一家子傻货。

找人替他报名,哪偏远报名哪里,哪里艰苦报名哪里,最好是整天喝稀粥都喝不饱,还要背石头、扛麻袋那种,好好练一练这臭小子。"

钟跃民看傻子一样看着袁军,"你是不是脑子被驴踢漏了,下雨灌进去了水?

那一位你又不是没见过,那么正直的人会帮我们搞这些?别做梦了好么?他不骂我们就不错了。"

狗头军师郑彤给支了个招,"那要是从学校那边下手呢?如今各学校可是群魔乱舞,全换成了一些不要脸的小人当家,他们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的'善意'吧?"

钟跃民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学校这边呢?不管是参军入伍还是报名下乡,他们可是全都管,找他们一准能行。/嗖′嗖`晓?税·徃\ \已-发+布!罪-鑫,璋,踕·

对了路平安,你知道那小子的是哪个学校的么?"

"我知道!"路小妹像个要回答老师提问的好学生,举着小手要求发言。

"那就好,咱们分头行动。郑彤,你负责找人搞定举报信。

记得找那些有各个大院、各个单位抬头的信纸写啊,把声势拉上去,让接到举报信的部门一不敢视而不见,二不能顺藤摸瓜查到我们身上。

我去找人打听打听那小子学校如今当家做主的领导是谁,办事儿要收多少。

袁军,你负责找人打听紧俏货的行情,逛逛黑市,再找佛爷们和几个大院儿里的大妈们扫听扫听价格。

别到时候好不容易把东西搞回来,又便宜就给卖出去了。"

路平安从兜里掏出一沓钱和粮票,给钟跃民数了五十块钱和一百斤粮票,"这些先拿着,找人办事不能空着手,怎么的也得买几盒好烟散散吧?还有校领导那边,出手别小气了,不够我再拿给你。

一定要把这事儿办的漂漂亮亮的,找个最艰苦的边疆地方让棒梗好好接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钟跃民没客气,直接接过钱揣进兜里,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转身朝着袁军和郑彤问:"唉?你们知道去哪里下乡日子最艰苦吗?"

郑彤和袁军一愣,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5+4¢看+书/ ¨勉!废¢粤_读.

郑彤想了想,不确定的开口:"北大荒?"

"快拉倒吧,我听回来探亲的兵团知青说那里吃得还行,顶多冷一点,干活累一点。"

"太行山区?我听我爸说当初在那里打鬼子,净吃红薯了。"

路平安无语,合着你们根本就不知道哪里艰苦啊?

"靠,我就是知青啊,你们不知道怎么不问我?"

钟跃民三人一想也是,路平安自己就是知青,应该更关心知青们的情况,知道的肯定比自己多啊。

"那你说哪里最艰苦?"

"第一,甘宁两省一些偏远的垦荒兵团和修铁路的建设兵团,那地方缺水缺粮缺房子,除了尘土沙子啥都缺,就是不缺重活干。修铁路,修桥修涵洞,修水渠,修水库,垦荒种植,全是挖山挖地背石头的重活,能把人累吐血。

关键这地方冬天冷、夏天晒,时不时再来一场大雪或一场沙尘暴,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身体不好的根本扛不住。

这都还不算什么,关键是有些兵团和知青办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最是看不上一些好吃懒做的滑头,更别提棒梗这小王八羔子从小就是个三只手了。

啧啧啧,要是把他送到那儿,一定有他小畜生好受的。"

钟跃民三人全都是一乐,似乎是看到了棒梗的下场,不怀好意的嘿嘿直笑。

"那第二呢?"

"第二嘛,要数滇省种橡胶的兵团了。要知道炎热可比寒冷难受的多,冷的受不了了可以加衣服烤火,热得受不了了怎么办?把皮扒了?

热带雨林中闷热潮湿,闷的让人连汗都排不出来。加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蚊虫,大肚子病、疟疾等传染病,以及不知道从哪就冒出来的毒蛇蚂蝗。

南方人或许只是觉得难受,咬咬牙也能坚持。可是让一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贼偷去那里参加劳动,他一定会感觉特别酸爽。

除此之外就是西北边疆和陕北地区了,这些地方也不是什么让人享受的地界儿,各有各的苦处。"

钟跃民三人刚开始还乐呵呵的听着,可是听到路平安说陕北艰巨,立刻就不同意了。

"不是吧?陕北可是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那里怎么会艰苦呢?"

路平安哈哈大笑,"陕北这地界儿的日子从很早的时候就不好过了,我就说两点你们就知道了。

明朝时期第二任闯王李自成就是跟着第一任闯王高迎祥在陕北米脂起兵的,要是那地方真的是风调雨顺的鱼米之乡,他们还造什么反呢?

第二,为啥革命队伍能在陕北发展壮大?还不是因为那里穷人多,有那个群众基础,咱们的队伍才好发展嘛!

可为啥穷人多呢?三座大山的压迫是一方面,这地方穷山恶水的,种出来的粮食填不饱肚子也是一方面。

就是到了如今,那地方还有很多老百姓半年野菜半年粮的混个半饱艰难的活着,吃救济粮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钟跃民、袁军和郑彤一阵恶汗,后怕不已。

前一段时间他们学校就动员学生们报名去陕北下乡,说是革命圣地,能近距离感受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什么延安、延河,宝塔山、窑洞,什么越苦越光荣,越穷越革命,听得大家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赶到革命圣地去学习老一辈精神,为了建设美好农村奋斗。

要不是他们几个惦记着穿军装、挎钢枪,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说不定就报名了。

合着都tmd忽悠人的啊?这要是他们三个傻小子头脑一热报名跑过去了,那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学校那帮领导真踏马的孙子嘿~敢忽悠咱们哥几个?狗日的,敢情是拿咱们一颗火红热情的真心,当tmd猪尿泡踩了?

郑彤,袁军,跟哥们走,打听他们家住哪,晚上捡砖头碎丫家的玻璃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