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第59章完

再看《石头》,看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l~a\n^l^a*n`x^s...c!o+m~

前世,《石头》这部戏,好就好在画面粗糙、电影票房不好。

《石头》结构上比较高级,普通观众不一定喜欢,但是电影影迷非常推崇。

《石头》是一部适合影迷的电影,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一些门槛。

不是一些导演给自己电影垃圾找的理由,是真有观影门槛。

《石头》想要票房高,要放在十年后。

观众经过各种影片轰炸,开始能接受剧情片了,《石头》劲就会很大。

放在现在,宣传做好了,票房也有上限。

前世的不完美,从长期来看,无论对中国电影,还是对宁浩好处都更大。

在那个对国产片充满偏见的时代,一个结构高级、剧情完整、诚意满满,但是因为投资小、画面粗糙,宣传做的不好,票房又一般,结合在一块,就有了悲剧色彩。

《石头》又适合多刷,也经得起多刷。

影迷每看一遍,就会感慨国产片是有牛逼电影的,为什么票房不高啊。

自然会有遗憾,产生补偿心理。

这种心态就会折射到整个国产片上去,愿意给国产片一点宽容。

很多电影观众对国产片的改观,就是从《石头》开始的。

甚至可以说,《石头》改变了观众对国产片的偏见。

第57章 本土化不代表土

同样的,对宁浩就更可惜了。

那么好的电影,才这一点票房,觉得欠他一张票。\看+书/屋+ ′更!新¢最/全_

宁浩收割了一波观众缘,对于他以后的电影有很大好处。

这一世,在改变观众对于国产电影偏见上,《疯狂的超市》做的比《石头》更好。

《超市》更接地气,不用观众事后感慨,当场满足。

“不要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我们要自信一点,再自信一点。”

沈三通指出目前《石头》剧本的问题。

宁浩在《石头》这部戏里,是有点不自信的。

一方面宁浩非常喜欢盖·里奇的电影,更加欣赏其拍摄手法。

另外一方面,宁浩有顾虑,怕观众不接受,也怕被人骂抄袭。

所以在剧本写作上,他刻意回避盖·里奇的手法,企图建立一种全新的方式。

沈三通认可这个想法,本土化是对的。

要赚中国观众的钱,就要让中国观众喜欢,必须本土化。

但什么是本土化,沈三通和宁浩就有了一些分歧。

或者在什么是中国化方面,有分析。

《两杆大烟枪》那种混乱、黑暗的背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英国有那样的文化。

英国的大缺大德,可不是只对殖民地,它对自己的本国民众也一样。

举个例子,当年铁娘子撒切尔弄私有化,把铁路分了。

搞的方式非常脑残,政府承担运营成本,收钱的交给私企。

把整个工人,也就是底层出路给断了。

盖·里奇就成长在那个环境之中。

如此环境之下,产生的文艺作品,带着混乱、黑暗、绝望很正常,可以理解。^7^6′k·a.n·s^h_u_.¢c_o?m¢

谁放在那个环境之中都是这样。

可是老中不一样啊。

宁浩理解的本土化,在沈三通看来,是“土化”,一股土味。

弄进泥地里,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

好在没有多少殖味,多少能让沈三通接受一点。

前世沈三通干土木,真是憋了一肚子火,亲眼目睹了舆论变化。

80、90年代,中国基建不行,吹基建吹高楼大厦。

零几年之后,特别是08年之后,中国基建行了,变成高铁等一等你的人民了。

改吹内涵,吹文化了。

谁说国产电影一定要土,谁规定中国就是土?

那建设那么多高楼大厦做什么,要工业化干什么?

国外的高楼是高楼,是文化,是文明。

中国的高楼就不是高楼了,换成中国,基建发展反而成原罪了?

没这个道理。

方言可以有,但是不需要刻意。

当然了《石头》也有可能是成本问题,但是沈三通监制这版,厂房要有厂房的样子。

经营困难,人愁眉不展,但是色彩要亮,地方要宽敞。

01年加入世贸之后,是迎来大发展的。

来点工业文明的东西,精神状态要振奋。

不是大缺大德的英国就不用硬cosplay,自信一点。

“我会和浩子做好沟通。”邢爱娜将沈三通要求记下来。

“沈导,我们一定编好这个故事。”岳小军等编辑也做了表态。

他们参与到具体的编写工作,才知道是《超市》第二部。

很激动。

这可是一亿五千万电影的续集,弄好在这行一步登天,扬名立万了。

“我只是提一下意见,这部戏主要还是以宁浩的想法为主。”

沈三通对于《疯狂的石头》剧情记得很清楚,他也多刷过,真是一部好电影。

不过他不会直接拿出来,这是宁浩和其他主创的机会。

《石头》这部戏里面,他的角色是元帅。

将军是宁浩,其他都是小兵。

元帅是要统筹大局,把握方向的。

元帅去抢将军和小兵的活,没这样做事的。

要不是宁浩跑电影节,沈三通只会在宁浩在场的时候,挑一个编辑代表沟通,而不是直接和编辑沟通。

《石头》这个项目,沈三通只抓宁浩,只有宁浩达不到他的要求,他才会出手。

当然,那个时候出手,就是换将了。

宁浩前世很厉害,对国产电影有贡献,但是再三达不到沈三通的要求,也只能换。

《超市》一亿五千万票房,全产业链条以亿为单位的生意,不是过家家。

《石头》这部戏作为疯狂的第二部,沈三通甚至觉得不一定有《超市》的票房高。

《超市》很简单,主线非常简单,各种搞笑。

搞笑的表层之下,埋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也很好挖出来,没有门槛。

《石头》是有观影门槛的。

多线叙事,时间线还有点错乱。

资深影迷会大呼牛逼,但弄不好普通观众要骂娘。

沈三通必须慎重些。

……

2月18日。

中画电影数字技术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五千万元(不是实缴,规定时间缴纳就可以,有很多套路),中影以技术入股占了三成股份。

中画就是中画,不是简写,全称中画。

“中影拥有电影数字特技制作系统、电影胶片转高清晰度制作系统、国内唯一的数字影院影片母版制作系统,具备了完成电影数字化制作全过程的条件和基础。”

签约仪式上,韩三平发表讲话:“我们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行电影数字基础建设投入,发展电影数字技术,尽快推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全数字化、规模化发展。”

韩三平只是签约仪式上露个脸,讲个话。

具体工作是和中影旗下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进行沟通。

沈三通先感谢中影的支持,而后表态道:“数字电影和胶片电影,好比汽车和马车,数字电影代表电影的未来。中画会在电影数字技术领域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经营,实现从基础到精尖的迈进。”

“专注数字电影精品化,专注电脑特效,电影3D技术,改变数字电影只是用来降低成本的刻板印象,让更多导演可以用更低成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沈三通考察了一番电影数字领域的情况,没有中影支持,真不好干,民营没几个投入的。

目前学校都没怎么设置电脑数码特效相关的专业课程。

不过也不是真的困难,还是要有项目养。

他打算用《门房》和《石头》两个电影项目,积累人才、技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