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第354章完

“艺术总监是电影节的策划者,也是中枢,对内容进行策划和组织。_小_说·C!M¢S? ¢首?发?”

“涉及电影节的方方面面,从团队的组建到板块的设置。”

“从电影选片到评审团的组建,从重量级嘉宾的邀请到媒体的邀约,从活动的策划到执行……”

“可以说,艺术总监就是电影节的掌舵人,通过选片来传递出电影节的定位和理念。”

于冬懵逼了:“仔细想想,我听说过电影节的艺术总监,但又都忽略了。之前好像下意识的不关注他们,怎么回事?”

沈三通道:“这就是障眼法,站到台前是要承担责任的,在幕后,可以享受无尽的权力,也不用承担责任。”

“与导演、演员等小角色相比,公众陌生的艺术总监,才是电影背后的推手,真正的大人物。”

“吉尔·雅各布,从1978年到2000年,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二十多年,当年就是他对张艺谋电影的国旗、国歌镜头,有强烈意见。”

“阿尔福雷德·鲍尔,执掌柏林电影节二十多年,莫里茨·德·哈德尔登,从1980到2001,也是二十多年。”

“威尼斯电影节的艺术总监,相比柏林、戛纳动辄20年任期有所不同,更换频繁。”

“00年前后,威尼斯电影节出现了一段明显的震荡期。”

“04年,马可·穆勒从莫里茨·德·哈德尔登手中接任艺术总监。”

“从威尼斯电影节离职的莫里茨,在柏林电影节任职二十年之久,又在02、03年任威尼斯艺术总监。”

“按照我们一些媒体的说法,马可做了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后,更加关注华语电影,华语电影也迎来了威尼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

“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不如说加大了对华语,准确的说,对国内的攻势。!2,y,u,e¨d\u..-c.o?m!”

“这帮艺术总监,电影节的掌舵者,都是同一伙人,背后是同一个群体,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征。”

“简单来说,不绝对的反中,就等于有罪。”

于冬见了鬼一样。

别说于冬,就算是姜文也是见了鬼一样。

沈三通不说,他们是真不知道,这些电影节背后是一帮人。

其实想想又莫名的可以理解。

于冬道:“为什么之前没有注意到,动不动二十年的任职,这不是那啥吗?”

按照西方的口径,这不是赤裸裸的独裁,赤裸裸的威权吗?

于冬在业内干了很久,好像没注意过这一点。

姜文也是面色凝重。

他混迹了很多次国际电影节,外国老婆也娶过,艺术总监的名字也听说过,但是没有这种直观的感受。

按照沈三通摆出来的事实,哪有什么三大电影节,其实是一伙人。

而且这伙人,立场一致,全部都是反中华。

姜文眼睛眨巴眨巴。

他思考了一下,发现沈三通说的没错。

在三大获奖的国内电影,或多或少都带着批判,不带批判而获奖的很少很少。

沈三通继续道:“我们不关注很简单,因为背后操作者,太懂媒体传播了。”

“首先,外国的媒体,很有纪律,刻意的忽略。”

“不会提艺术总监的作用,主要数台面上的人物。”

“其次,我们的媒体,基本上只听个响,不会去揭露背后的故事。”

“以复读的方式,膜拜的方式来看待国外。,x.q?i_u\s·h,u¢b_a¨n`g_._c!o~m`”

“就算他们查到了,写的也是国外二十年连续做艺术总监,是为了电影节稳定运行。”

“不会扯到批判、否定那一套。”

“甚至连赞美,也发不出来。”

“因为赞美,会给出有效的信息,背后的人,不希望这些小动作被看到。”

这些所谓的国际电影节,和艺术无关。

没有一点客观、中立、自由的样子。

一点都没有。

往往越强调什么越没有什么。

姜文被冲击的有些大,说了句掉分的话:“《太阳》其实是有点混乱的,也不是没有希望。”

沈三通同情的看了姜文一眼:“《色·戒》太强了,放在哪个电影节都会拿奖。”

“这种族裔之光,出卖自己的族裔,自甘下贱的电影,太罕见了。”

第62章 李安本来面目,《色·戒》产生背景

沈三通的说法让于冬摸不着头脑。

李安这个国际大导演,在沈三通嘴里,成了自甘下贱的人。

还有什么出卖族裔。

于冬电影都没看,还没上映,他相信沈三通也没看,所以很迷惑。

于冬问沈三通:“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姜文若有所思。

《色·戒》是有原著的,张爱玲的小说。

沈三通对姜文道:“我听闻李安想让你来演主角,你拒绝了,想必也知道原著是什么样?”

如果是公众层面,面对这个问题,姜文会糊弄过去,推给理解不了。

没有外人,姜文也不藏着掖着:“有病才去演张爱玲的小说,她就是一汉奸。”

于冬道:“李安来拍,应该会有自己的创作吧?”

沈三通冷笑一声:“不创作还好,创作更坏,李安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姜文问道:“什么特点?”

沈三通揭开李安的老底:“说的好听点是用东方文化的壳,内里填充西方精神。”

“实际上是迎合美国驴党为首的一帮人,带有猎奇的窥探东方文化。”

“他心态很女性化,依附,在家六年,靠老婆养活。他的第一部戏《推手》里,有个外国媳妇的角色。”

“经常呆在家写稿照顾孩子的女人,其实就是李安蜗居时的写照。”

“当他自身和电影,展现出猎奇、合理化现状、依附规则等特质的时候,所谓的国际电影节彻底向他敞开了大门。”

“无数荣耀蜂拥而至。第二部《喜宴》获得柏林金熊奖,奥斯卡外语片提名。”

“走捷径总归是走捷径,《绿巨人》的时候,有原著基础,也做不好故事,大扑特扑。”

“《断背山》回到了老路,虽然不是西方窥视东方,但也是猎奇。”

“象党的牛仔,名义上保守,整天高喊反同,实际上是深柜。”

“西部牛仔同性恋,看看这个关键词,满足美国白左的意淫,为驴党价值观冲锋呐喊。”

“他最好不要加入自己创作,《绿巨人》的失败在前,《断背山》成功在后,《色·戒》上他必然忍不住走捷径。”

“走捷径就是这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其实,选中《色·戒》进行改编,就说明他打定主意要走捷径了,依然猎奇。”

“对他而言,这是他获得所有名利的秘诀,存在路径依赖。”

沈三通没提《卧虎藏龙》引导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事,太阴谋论。

同样没提,《色·戒》也许是再次引导。

让国产片走向韩国的死路,往边缘、黄方面引导。

沈三通肯定道:“《色·戒》必然通杀各大电影节。”

不提阴谋论,沈三通对《色·戒》依然有“信心”。

题材方面那么“好”,西方标准的好。

中国要重新选择商业电影发展方向,沈三通自己走出一条路不假。

但这个圈子里,大部分还是服从于美国好莱坞构建的价值观。

《色·戒》绝对会受到追捧。

哪怕不是有人从立项开始进行谋划,但是在这个时机出现,对方会抓住。

战略层面,美国精英很垃圾。

一个个都是利益精算师,没人在乎群体。

但战术层面,沈三通从不小看美国精英。

于冬CPU都你妈的烧了。

无论是沈三通对于国际电影节的评价,还是对李安的评价,都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道德上出卖族裔,职业上作为导演走捷径,沈三通是把李安彻底否定了。

姜文也是震惊,情不自禁问道:“照你这样说,国际电影节的背后是同一伙人,李安也是他们选中的,有点惊悚。”

沈三通反问:“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像贾樟柯的电影,你觉得真能赚钱吗,为什么还是有人买他的版权?”

“把他电影版权买下来,放在艺术院线放映,收不回成本,要靠官方拨款。”

“人家花钱,然后挑选符合自己利益的文化作品,挑选文艺白手套,不是正常的吗?”

“它们的媒体为此服务,将这些事情遮掩住,淡化处理,不也是正常吗,拿钱办事。”

于冬张了张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