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第636章完

镜头给到正面,是沈三通的客串。~g,g.d!b`o`o`k\.¢n*e_t^

手下高呼:“秦王”。

有“唐”又有“秦”,观众自然知道秦王是指。

而熟悉历史的观众,甚至可以猜到这是哪场战争。

李世民约束手下:“勿惊扰百姓。”

镜头一切。

确定虎牢关之战方略的时候,有谋士用赤壁之战作比喻。

如今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距离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四百多年过去。

浩浩中华,经历了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三国时期。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进入晋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7年西晋灭亡,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进入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588年隋灭陈之战。

至此,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分裂割据、战乱不止的局面,使中华大地重新统一于中央政权之下。

不过统一之后三十年后,半个甲子,隋朝就灭亡了。

于是,天下又来到了一个分界点。

重演三国,还是归于一统,就在李世民兵锋之下。

李世民生发无数感叹:“近七甲子。”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丧失大一统的大好机会。

尤其是以战争手段的高合法性大一统,导致四百年来,天下无法长治久安。?求,书^帮_ +更-新-最_全*

唯有强力的武力统一,唯有军事的胜利,才能奠定日后的长治久安。

李世民感召天命落于身上,也誓言不做曹操。

竭尽全力。

所以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

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战败被俘。

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邙山之战灭王世充,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阵途中。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这便是天策上将,中原的皇帝,也是草原的皇帝,可汗的可汗,天可汗!

唐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李世民!

镜头又是一转。

第二个彩蛋。

画外音,一个声音响起,“对于历史来说,千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

唐国强老师的客串,似乎在讲三国历史,声音平淡,并不刻意:“大一统,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追求,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任何势力也无法阻挡。”

画面拉伸,原来是在武侯祠之中。

跟着一男一女两小儿,似乎是孙儿一辈。\r?u?w*e+n?5·.-o,r/g`

就听04后男孩说:“谁敢阻止我们,我们就给谁扔核弹。”

唐国强立刻就有些绷不住。

影院里的观众,也不由哈哈大笑。

没人当回事,童言无忌。

最后镜头再次对准了天空,天空依然是天空。

在现在,在三国,也在唐朝。

百年,千年,华夏依然是华夏,没有变过。

两个彩蛋结束,电影完。

第62章 破纪录!大导!谁在反对安检?

字幕终结,观众爆发轰鸣般的掌声。

这才是历史大片的味道。

大气磅礴,最后彩蛋更有横跨历史长河的感觉。

看过吴宇森《赤壁·下》结尾的观众,对此更深有感触。

吴宇森结尾,周瑜、小乔,和诸葛亮告别,把马驹萌萌送给诸葛亮。

小乔说不要让它上战场,周瑜回答我亲手接生的。

格局实在太小,没有比较还好,有比较,水平差距立现。

映后采访。

内场主持人经纬,先问了观众震不震撼,在震撼的叫喊声中,经纬道:“我也震撼,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导演,和《赤壁》主创。”

经纬打趣:“看来观众很喜欢沈导的电影,沈导总是能给我们惊喜。”

“谢谢,谢谢观众的抬爱。”沈三通先感谢观众,又带着回忆道:“也谢谢我们演员主创,幕后工作人员,《赤壁》这部戏时间跨度非常长,05年6月1日立项,第一部和大家见面,用了三年,第二部用了四年。”

经纬:“确实很辛苦。”

沈三通:“我们国内做这些的太少,几年前国内特效多是接好莱坞外包,俗称踩轮子,有活的时候干一阵,没活的时候就停。”

“外国工作室,大的看不上,做不好沟通,会出现糊弄,小的又担心能力不够,七拐八拐才把团队拉起来。”

韩三平作为最大投资人和第一出品人,很有感触:“国内在之前毫无经验,沈三通团队没有经验参考,摸着石头过河。”

“《赤壁》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做起来不轻松。”

“很多好莱坞踩过的坑,需要再踩一次,而沈三通团队是国内负责第一个踩坑的。”

“中国电影无论未来发展到什么程度,从《赤壁》开始,沈三通团队的努力与认真,将永刻我们心中。”

“沈三通团队开启了‘电影工业’,站在‘电影工业’角度来做电影,贡献非常巨大。”

韩三平的评价很高,沈三通是真的干事的人。

《赤壁》老老实实做了四年,按照国内的电影标准,沈三通只要做一半,票房就不会差。

从始至终没吃钱,还尽可能省钱,职业道德一流。。

经纬:“我听说沈导将经验提炼总结,教材写了一屋子?”

沈三通:“我们找北电学生跟组实习,把我们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这些材料都是公开的。”

“类似的材料分享,我们一直坚持在做。无论是拍摄技巧,还是电影技术,我们面向国内,面向世界全部开放。”

沈开源!

沈三通不是临时炒作,开源这事,他从最初入行就在做。

想学,就教。

经纬问:“沈导你以为‘电影工业’是国产电影的未来吗?”

沈三通:“我不喜欢简单的二元划分,电影在我看来首先是一个项目,要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管理。”

“我们拍《赤壁》的时候,后面的团队越来越多人,很多人不知道来了要干啥,怎么干。”

“于是我们自己编了个文档,把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新人也能照着流程顺利工作。”

“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这种模式在公司,在工厂、在工地,是最基本的培训流程。”

“而在国内影视业,属于创新性行为,首创,很多投资很大的电影拍摄,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

“港岛一些导演,稍微好一点,算多个家庭的联合作业。”

“我觉得‘电影工业’首先是标准,先做好标准管理,能省不少功夫,也能省下不少钱。”

“从《赤壁》制作经验来看,如果我们能用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制作,有一定特效水平,结合我国的制造能力,效果和效率远超好莱坞。”

聊到电影内容。

沈三通倒不觉得很完美:“我在剧情上有些遗憾,我添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没有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美。”

经纬不是很明白:“我觉得很好了,观众也都是觉得很好。”

沈三通反思:“古代价值观是什么?上下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和平民之间,是有一道鸿沟的。”

“电影有些处理不是很好,没有放在当时历史考虑,对世家门阀矮化。”

“电影里,我表现投降派没有好下场,当然,这是事实。”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但是死的将领并不多,只有荆州降将死了几个,蔡瑁,蔡中,蔡和,张允。”

经纬很惊讶,《赤壁·下》彻底奠定沈三通大导的位格,至少和张艺谋、陈凯歌相提并论,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