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第673章完

后世杨幂接了四五部戏,由于档期太紧,拍摄陈凯歌的《搜索》迟到了。?0?4?7^0-w·h′l/y..~c!o-m¨

陈红将她踢出了《搜索》剧组,在京圈封杀。

陈凯歌喜欢用热度高的演员,《赵氏孤儿》女主找了范冰冰,《搜索》用了赵又廷。

赵又廷有国民度吗?

说到底,高看港台一眼,也高看外面一眼。

要是较真,没法混了。

沈三通按照做生意路子来,以他为主。

未来走奈飞的路,通过港岛对接韩国资源,《逐梦心灵》用的就是韩国演员秋瓷炫,以后给脑子没问题的韩国演员机会。

开大会。

沈三通准备了“鱼翅”提案,遇到了丁院士。

互相吐槽了一番媒体舆论,丁院士问道:“小沈,柴记者怎么样啊,我过些天要讲一讲气候协定。”

沈三通回答:“典型刻板印象的那种记者,您做好心理准备。”

丁院士:“……”

这孩子人挺好,就是说话有点脏。

骂的太难听了。

“不会的,这个事关乎我们所有人,在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上,它们西方国家拿出的一个还是相对公平的气候协定文本,很无耻。”

“西方发达国家11亿人分走了44%的碳排放权,而余下的65亿人才分得56%的碳排放权。”

“如果这个协定一旦签订,20年开始我们每年要拿1万亿购买碳排放权,相当每个人世世代代每年向发达国家进贡90克白银,比当年的庚子赔款还屈辱千倍,而庚子赔款是每个人向他们赔偿1两白银,清朝一两大约38克。′萝`拉/小~说, *追¨最!新*章·节¨”

丁院士怕沈三通不知道情况:“这个事关乎子孙后代,你这个‘鱼翅’弄得好,我们保护动物,是为了我们后代,不是因为外面说什么。”

沈三通没多做解释。

相信柴静,相信会给丁院士一点小小的学新闻震撼!

3月16日。

《囧途3》开机。

沈三通抄《心花路放》。

黄渤饰演的二手唱片店老板耿浩偶遇“小三”危机,陷入情感困境。

面对背叛,耿浩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徐峥饰演的好基友郝义为了帮他摆脱痛苦,决定带他南下“猎艳”,遍访“百花”。

于是两个“暴走兄弟”带上一只狗,开始了一段疯狂而搞笑的放浪旅途。

一路上美女不断,有周冬雨饰演的90后杀马特女孩,也有张俪饰演的阳光靓丽的白领,更有马苏饰演的夜店女郎。

两人一路向南。

最终,耿浩在与万茜饰演的前妻认识的大理“梧桐客栈”放下了纠葛的感情,而自己在郝义与陶慧饰演的“阿凡达”的婚礼上也收获到了另一份感情。

两个人都回归到生活中得到了解脱……

《心花路放》抄了就是沈三通的《囧途》时间上设计,致敬了沈三通第一部,道具枪也致敬了第一部的假证件。

这一部徐峥担任制片和副导演。^z¨h¢a*o_h/a\o~z^h^a~n,.?c¢o-m-

主要演员方面,袁泉饰演的角色变成了万茜,柳如是,喜欢打游戏的那个。

袁泉和夏宇复合,结婚了,沈三通场面人,随了份子。

快生了,再加上第一部有角色拍串戏,所以要换。

原定高圆圆,但怀了,所以万茜。

这个角色要有点文青味道,万茜挺有味的。

沈三通这版和原版剧情内容相同,只是主题不同。

会点出耿浩和前妻的本质。

去大理不就是文青女放飞自我,然后男的装文艺炮文青女吗?

玩咖玩出荡气回肠了。

这种婚姻走不下去,再正常不过。

娱乐圈的人,很会自我感动,拍校园题材,学生梦想什么的都是喜欢学艺术。

艺术生因为什么学艺术,当大众不懂吗,不就是学习不好吗?

理解不了聪明的高中生心态,也理解不了理想信念。

沈三通来拍,内涵上要和大众共鸣。

专心拍戏。

丁院士接受了柴静的专访。

他恐怕柴静不了解,所以解释的很详细。

说清楚,这就是明火执仗的抢劫,这就是兵不血刃地掠夺!

然后丁院士破防了。

和柴静谈话,给他的感觉和国外开会,面对外国记者没什么区别!

这是在国内吗?

丁院士怒了!

柴静以一副公知姿态提问,为西方代言。

还真让小沈说中了,完全是西方的肉喇叭、传声筒,掠夺的帮凶。

她只是一个西方传声筒,强调国家之间的“均等”,而不是人口之间的“均等”。

在她看来,中国这个概念只是一个国名罢了。

整个地球的环境是这个国名祸害的。

分清敌我,丁院士上强度了。

一针见血的揭穿并驳斥,指出西方提出的“减排方案”实际上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目的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喊出那句:“那我就要问了,中国人是不是人?”

柴静不断眨巴眨巴眼。

好气。

搞的她和汉奸一样。

她是为了全人类好不好!

3月22日。

周日晚上九点半。

剧组收工。

沈三通搬出小板凳,专门收看这期《面对面》。

强度比前世有增无减。

沈三通水平比丁院士差远了。

丁院士用强大的逻辑和事实数据,让任何话术无所遁形。

不过沈三通一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有限。

他水平要是够,也不会来拍电影了。

当然,在娱乐圈是绝对实力,虐菜不要再轻松。

拿出手机开喷!

喷之前,打了一连串“哈哈哈哈哈”,给丁院士发了过去。

丁院士也许懂地质懂科学,但是他不懂新闻学!

然后。

沈三通激情开喷。

现在的“开喷”和以前的“开喷”,虽然都是喷人,但只是形式一样。

目的不同,沈三通现在是为了构造自己的叙事。

他大力输出,然后让公关团队跟进。

不会和殖畜进行交锋。

沈三通说出自己的看法,殖畜有殖畜的看法。

谁对谁错,交给时间。

沈三通连发多条贴文。

“收看了今天的《面对面》,不吐不快。”

“说碳排放,必须分清‘总量’和‘人均’。”

“什么时候谈‘总量’?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该大事可以共享。”

“比如群策群力做一件事,完全不需要按人均来分配,目标是固定的,想办法提升‘总量’完成它就好了。”

“什么时候谈‘人均’?当然是关注个体幸福的时候谈人均。”

“比如提到GDP的时候总要转人均看看,不然怎么区分国家发达与否呢?”

“为了计算战争潜力,钢产量数据从来都是总量优先,但聊农业的时候,就更多的在谈人均肉蛋奶摄入量之类的事了。”

“而在西方,环保是一个非常错位的话题。”

“环保目标是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之后的整体性结果,环境好了之后理论上大家都可以享受到它的红利。”

“但西方鼓吹的碳排放权本质是工业发展权,工业发展权是和你我的收入息息相关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