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其他 > 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 第809章完

“人家《阿凡达》的特效是工业光魔做的,我们还在用五毛特效自嗨!沈三通有什么资格谈文化自信?先追上好莱坞的技术水平再吹牛吧!”

“好莱坞加入东方元素,拍《功夫熊猫》是帮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沈三通非要纠结,格局太小!好莱坞改编的各国电影多了,怎么没见别人跳脚?就中国人玻璃心!”

“沈三通直播竖中指,外媒都在嘲讽‘中国电影人素质低下’!这种野蛮行为让国家形象蒙羞,友邦惊诧,国将不国啊!”

“好莱坞批评我们,一定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应该多学日本,当年黑泽明也是先被西方认可,才成为大师的。,x/l.l¨w.x^.+c~o+m.沈三通这种民粹主义只会害了中国电影!”

“我在美国留学时,教授都说中国电影是宣传工具!沈三通还敢和好莱坞叫板?赶紧引进更多美国大片‘教化观众’,才能提高全民审美!”

“哎!”

操作、协调的史密斯专员不由叹了一口气,对助理道:“这样是不行的,帝国事业怎么办?”

他已经开始走离职手续,进入旋转门,去一家企业担任董事。

多年的服务获得了回报,但是史密斯专员却有些担心,

也许是控制太好了,帝国那边无论说什么,这边都会复读,显得有些弱智。

在中国舆论语境形成了一种典型特征。

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批评中国现状,却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喜欢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一切。

理想化西方制度,片面批评东方政策,在文化议题上自我贬低。

过度在意国际舆论的关注,认为外国人的看法比本国实际更重要。

然后有一种自认为高明的语气,但实际逻辑漏洞百出,双标、以偏概全、诉诸权威……

能力低下。

自诩理性,实则滑稽。

史密斯专员心中生出“人之将走,其意也善”之感,即将离职,是真的想为帝国最后做一件事。`l~u¢o′q¨z,w_..c+o/m~

对付沈三通的关键,不在外,不在美国,不在好莱坞,而在于内,在中国。

史密斯专员不看好这次攻势。

跳出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年,沈三通遭遇过多次舆论风暴,无论是帝国内部的喉舌,还是外部的,都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可是却忽略一点,当沈三通不在乎这些评价的时候,能怎么办?

不解决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沈三通的。

不只是无法解决,很有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本来可能真有人对沈三通“本土化”有意见,但是内外掀起猛烈批判,反而让沈三通获得了加分。

类似于这次,大众视角所见到的正好和蚣蜘水军相反。

忽略好莱坞对剧本的政治审核,却单方面要求中国无条件开放市场,完美演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用《阿凡达》代表整个好莱坞,用国产烂片代表中国电影,选择性失明忽略《盗梦空间》《狼牙》的进步,膝盖焊死在地板上。

假装不知道海外网友也曾抗议好莱坞瞎鸡巴编,却要求中国人无条件接受文化挪用,堪称“国际驰名双标”。

好莱坞明星吸毒、性侵、种族歧视沉默如鸡,中国人竖个中指就是“文明崩塌”,仿佛中国形象全靠蚣蜘键盘守护。

黑泽明靠本土叙事征服西方,蚣蜘却要中国导演跪着拿奖,一边喊着“艺术无国界”,一边把西方认可当唯一标准。

把个别外国教授的偏见当真理,默认中国人审美低下,需要好莱坞“开化”,浑身散发“皈依者狂热”。

充斥“抛开事实不谈”的诡辩、以偏概全的类比,以及“外国月亮更圆”的自我矮化,表面引经据典显得“博学”,实则逻辑漏洞百出。

外人看来,宛如一群穿着西装背诵《圣经》的复读机,声调高昂,内容空洞,偏偏自觉站在“文明高地”。

助理见自己上司痛心疾首,心中很是荒谬。

不是?您原来都知道啊,为什么之前不去改变,合着之前都是装糊涂?

史密斯专员抬头遥望五大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我会为帝国站好最后一班岗,走之前给沈三通来个大的。`n`e′w!t?i.a¨n,x_i-.^c*o′m!”

助理立刻道:“专员英明!”

洛杉矶。

沈三通看着电视,津津有味。

美国的节目,他愿意称之为《赢学十八掌》。

这次谈判,美方不仅没有得偿所愿,而且还无话可说。

中方给出了要求,只要匹配,马上签文件,是美方不配备。

一直以来好莱坞各种场合说中国贸易保护主义,这一次完全是反过来了。

不过电影方面的小小挫折,不影响赢。

媒体开始鼓吹米歇尔丈夫是多么的伟大,如何为美国拿到一个好条件,大统勇的恩情是还不完的。

白房子的部门负责人上节目,都是先感恩一番,吹嘘一番米歇尔丈夫的英明神武。

如果翻译成中文,能听的人头皮发麻,简直是哭别人的坟,太孝了。

在中国,这种赤裸裸的吹捧,立刻会被视为佞臣,美国却是常规操作,演讲没有不吹的,换成英语就没有母语羞耻。

电影领域,虽然失去了二三十年一直占据的道德制高点,但也赢了。

万水千山总是赢。

沈三通算是知道后世为什么水军有“赢赢赢”的话术。

谣言离不开背景环境,活跃在中国舆论上的网军,美国是主力,准确的说驴党是主力,对岸是先锋,韩国日本是侧翼。

美国“赢赢赢”,把“我们真是太伟大了”挂在嘴边,作为先锋的对岸也是不遑多让,建造了“赢赢回音壁”,都是赢。

陈祉希见他还有心思看电视,也是服了。

最近她三观崩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国内你快成‘罪人’了,好莱坞也各种抹黑,你心真大。”

沈三通眼睛都不眨:“我这福气不小。”

东西方齐上阵,两个大国的舆论场伺候他一个。

怪爽的。

而且沈三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忽然一切都串起来了。

之前就有感觉,现在彻底验证。

虽然隔了一座大洋,但是话术却遥相呼应。

好莱坞这边。

将沈三通塑造为“民族主义者”或“反西方”的代表,削弱观点的客观性。

通过强调好莱坞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掩盖对第三世界的刻板印象问题。

贬低中国电影工业的技术落后,暗示其不具备与好莱坞平等对话的能力。

一边强调好莱坞电影的“普世价值”,暗示中国电影缺乏全球共鸣,另一边将沈三通的批判视为“文化自卑”,宣称“只有好莱坞能教会世界如何讲故事”。

以“创作自由”为盾牌,掩盖好莱坞的商业化操控。选择性忽略好莱坞制片厂对剧本的干预,将自身包装为“纯粹的艺术捍卫者”。

将沈三通塑造为“极端民族主义”,消解其观点合理性,通过媒体暗示其不懂“真正的艺术”。

以技术差距否定中国电影的创作价值。将中国电影工业的阶段性落后等同于“永久性缺陷”,忽略其发展潜力。

以好莱坞的“多元选角”掩盖对非西方文化的刻板消费。将好莱坞的“文化挪用”美化为“全球化包容”,指责沈三通“不懂娱乐本质”。

利用媒体话语权,将沈三通的批判曲解为“威胁”。

将沈三通塑造为“好莱坞规则的破坏者”,迫使他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

而在中国这一边,不仅话术手段一致,连内容,都有呼应。

贬低国产电影,认为中国电影无法与好莱坞相比,技术落后,故事老套,缺乏国际视野。

自我矮化与民族自卑,认为沈三通的强硬态度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应该更加“开放”和“包容”。

理想化西方文化产品,将好莱坞电影视为艺术和自由的象征,忽视其商业化和文化霸权。

对沈三通个人攻击,质疑其动机,认为他是为了个人利益或政治目的而对抗好莱坞,而非真正关心电影艺术。

简直就像是地理概念中对拓点。

美国这边拉了屎,然后穿过地球,落入了另一边张大的嘴里面,吃了之后,消化一下,拉出更臭的。

团队里的公关负责人过来问:“我们做什么回应?”

沈三通道:“把之前专访拟定的稿子发出去。”

陈祉希担心道:“要不要缓和,这样会对你的舆论形象不利。”

这几天,她的观念又又又遭遇了冲击。

好莱坞翻脸和翻书一样,前几天笑脸相迎,然后立刻喊打喊杀。

转圜之间,一点也不体面。

沈三通摇头:“美国是个大国。”

陈祉希不明白:“然后呢?”

沈三通简单解释了一下:“大国的国民有相似性,可以接受坏,但不能蠢,也不能软弱。崇尚强者和硬汉。”

沈三通不是一点欲望都没有,他也有,也想吃西方市场的肉。

眼下北美、欧盟的钱,确实好赚。

像华为早年,产品在欧洲发布会首发,公司基调有股老欧洲做派,实在是欧洲市场的钱好赚。

不过想吃到很难很难,特别是文化领域。

沈三通是有些想法的,但要实现,也只能是平等,他不会融入对方。

遭遇舆论风暴,在沈三通看来未曾不是好事。

庄园管家过来提醒:“客人来了。”

沈三通为了在好莱坞落脚,在比弗利山庄这边买了座庄园。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董事长兼CEO巴里·梅耶,和母公司时代华纳CEO杰夫·比克斯在侍者带领下进入这座庄园。

穿亚麻唐装的侍者戴着白手套开着车,棕榈树在正午阳光下泛着蜡质光泽,喷泉划过天空,落下一道彩虹,仿佛凝固时光。

巴里·梅耶道:“这里的气质,和好莱坞格格不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