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荷华也知道,以上种种办法,从一开始,就难以落地。`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
因为,要世家大族让出良田分与贫民,再将贫民手里的薄田退耕还林,本质上,便是不可能的。
天下熙熙,无往不为利来,天下攘攘,无往不为利往。
谁会心甘情愿吐出到嘴的肥肉,赠予别人?
想到这里,荷华同样深深拧起了眉头。
水晶帘碰撞的响声忽而响起,荷华抬眸,见念薇抱着一卷樱粉的浮光锦姗姗而入。
——绣了一半白猫图后,她发现衣衫整体颜色有些单调,于是命念薇又从库房里取了一匹樱粉色的作为围裳。
念薇一边裁剪着浮光锦,一边同荷华闲话家常:
“小君你看,黎锦的质地就是不一般,剪刀裁起来就跟水似得,顺滑的不得了。听他们说是因为黎国桑树的树种特别好,叶片碧绿清香,所以春蚕吃了这种桑叶,吐出的丝比别的地方都要柔顺。真不知道咱们幽京,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树……”
提起黎地的特产,念薇的语气里充斥着艳羡。
念薇的话虽是无心,却犹如惊电一般,提醒了荷华。
她小时候在大昭宫里,每到春天,便会看见兆王后执桑蚕礼。但幽京的桑树稀少,人们往往用柞树叶喂食桑蚕,吃这种树叶长大的桑蚕,茧丝较粗,光泽也不够强,质量难以与黎锦匹敌。
黎地如今既已是宸国的领土,若是……在幽京一带的山上,种植黎地的桑树呢?
她越想越兴奋,干脆一迭声地对念薇道:
“去澄金阁将太子殿下请过来,就说本宫有要事相商。”
第124章 生民(8)一石三鸟。
摇光来到瑶芳居时,荷华刚刚沐浴完。`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
墨发未干,披散在淡青色的绸缎寝衣外,清雅出尘,令原本艳丽的眉眼也增添了几分柔和之感。
虽然年岁渐长,她又跟着自己四处南征北战,却比从前更添了韵味,就像开到盛时的芍药,十里凝红,遇霜尤艳。
这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亲,也是百岁之后,与他同穴而眠,共享宗庙供奉的女人。
他在灯下静静欣赏了一会,方才走过去,含笑道:
“阿曌,这么晚唤孤前来,有何要事?”
他微微眯了眯眼,略带几许促狭之意:“莫不是……想孤了不成?”
荷华白了他一眼,“没个正经样。说正事,我想采纳晏婴的这篇《治蝗论》,好好治理怀仁郡的蝗灾。”
说到蝗灾,她的声音不觉低沉下去,“自我祖父时候开始,幽京几乎每隔几年,就会被蝗虫席卷一次。我……真的很想为故乡的父老乡亲做些什么。”
摇光沉吟片刻,缓缓开口:“你有这个想法自然是好的,但《治蝗论》里的法子想要真正推广开来,恐怕阻力很大。”
荷华颔首,“我知道。”
她轻轻抬起眼睛,眸光湛亮如电,轻轻道:
“殿下,如果收走良田,退耕还林,不符合世家的利益,那以良田换山呢?山上种植各种果树,甚至是……桑树。”
她将一匹湖蓝色的浮光锦抖开,展示给摇光看,“世人皆知黎锦天下无双,而黎锦的质量,又与吃当地桑叶长大的柞蚕密不可分,所以我想……”
话未说完,摇光便明白了她的意思——若是怀仁郡的山头给予世家大族种植桑树,那么等柞蚕长大,吐丝结茧,织成的丝绸利润将远远胜于农耕。
幽京又靠近北疆,蛮族向来喜爱中庭的丝绸,届时与蛮族谈判,他们也更能占据优势地位。¢0`0?暁\税\惘, ¢埂?辛~醉¨全?
荷华这个主意,不仅能解决世家不愿让利于农民的情况,还能让怀仁郡的山林重新恢复,顺便为怀仁郡赚取大量钱财缴纳税赋,堪称一石三鸟。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橘生淮南,北则为枳,如何保证黎地的桑树,到了怀仁郡,一样能好好生长呢?
似是看出摇光的疑惑,荷华解释道:
“萤川叶氏善医药,其族人弟子对各色奇花异草了解极深,我打算去问问叶夫人,看她有没有擅长种植树木的人选推荐。若是有,便将对方请到怀仁郡,封其为新的郡丞,殿下意下如何?”
摇光想了想,萧廷下狱后,郡丞一职确实空缺,于是点头同意了荷华的提议。
不过,他仍是有几分踌躇,“安平郡那边暂时未有新的郡守就任,一切事宜仍由丹皎掌管,孤担心丹皎她……”
“没关系,丹皎由我去游说,她会答应的。”
荷华胸有成竹。
说话时候,她又瞥了一眼那匹湖蓝色的浮光锦,念薇在上面以粉笔浅浅勾画了小裳的轮廓。比起给璇玑裁剪的衣裙,小裳的线条更为挺拔,隐约带有几分俊逸之气。
丹皎和叶夫人的回信都
很迅速。
面对荷华想要桑树幼苗的请求,丹皎无比爽快地命人以车马运送了一千株过来,不仅如此,她还慷慨地赠予了百张黎地柞蚕的蚕纸过来。
纸上沾满了柞蚕的卵,只要温度适宜便能孵化成虫。
而叶夫人的回信里,除了详细讲述如何护理桑树的相关事宜外,还带来了一个老熟人——送信的信使正是刚满十四岁的青芜。
再次看见荷华,小姑娘颇有些不好意思,但仍落落大方地道:“叶夫人说了我在照料花草树木上颇有些天分,所以派我过来帮王后一把。”
她咬了咬唇,声音小下去,“要是桑树种不出来,那我……我也没脸回萤川了。”
很快她又一挺胸脯,“我保证一定竭尽全力,完成王后殿下的任务!”
听见青芜的承诺,荷华摸了摸她的头,想了想还是暂时没有将任命郡丞的事告诉她,等桑树种好再说。
事前准备既已经做好,剩下的就是将怀仁郡所有世家的家主召集起来,向他们阐明其中利弊了。
众人虽有疑虑,但毕竟黎锦的暴利放在那里,眼下大家又都因为蝗灾而损失惨重,加上四处都是流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暴乱,所以大部分还是勉强同意分出一部分的族田出来,置换荒地与山上的薄田。
剩下一小部分不情愿的,荷华……
荷华选择交给摇光解决。
也不知摇光用了什么法子威胁恫吓,总之三天后,不同意的那部分世家,直接交出了半数田产,换成了荒郊野岭。
田有了,树有了,种树的人也有了,最后一件事,便是安置那些流民,让他们能有一亩田地安身立命,然后按照晏婴的法子,对田地进行深耕,扑杀蝗虫。
但令荷华意外的是,分田的告示张贴出去很久,都没有流民前来领取良田。
荷华不信邪,又命人在告示旁蹲守了几天。
还是没有人。
荷华百思不得其解。
只能戴上羃篱,在廖若的保护下,亲自前往城外查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直接愣住。
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宁可跪着在路边讨饭,也不肯多看告示一眼。
廖若问过几个流民后,回来向荷华复命:
“他们……都觉得告示上说的是假的,觉得天底下不会有这样的好事。甚至有人怀疑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是不是想抓他们拉去边境修长城。”
廖若禀告之际,恰逢一名弯腰驼背,拉着牛车进城卖稻草的老农经过,对着告示啐了口浓痰,不屑道:
“又是贵人们的把戏!老汉我活了六七十年,什么事没见过!当年兆天子在的时候不一样说得好听,什么耕者有其田,人人有其屋,结果呢,税赋一年比一年重,最后宸兵打过来,兆朝直接没了,都不知道我们含辛茹苦交的那些税,到底进了谁的口袋,连个像样的军队都没有,哎……”
老汉的身影虽已经走远,话语却久久萦绕在荷华心头。
两人又向城外走了几里路。
然而,一路走过来,无论问多少个流民,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的。
没有人肯相信告示里的话,没有人愿意去赌一把《治遑论》里的办法。
荷华带着廖若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知不觉便到了昔日的汴下学宫旧址。
学宫荒废多年,建筑里的东西多半已经清空,只有夕阳透过四周的窗户漏进来,照在地上像是一泓融化的琥珀,流淌着橙金色的暖光。
凝视着空荡荡的学宫,荷华低声道:
“我想一个人在附近走走,你不必跟来。”
察觉她心情的低落,廖若安慰道:
“小君无须在意他们说的,昔日圣人有言,君若船,民若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万民之生计,又是以食为天。只要我们是认真去保障民生,时间长了,百姓自然会懂。”
听到廖若安慰自己的话,荷华摇了摇头,叹道:
“可我在陛下身侧侍奉时,他亦是说,民若柴禾,柴禾之火,可燃天下。水能四处流动,能载其他舟楫,但柴禾烧去就只剩下灰烬,将民众当作是载舟的水还是柴禾,我也不知道究竟哪个才是对的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199TXT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