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竹喧响亮回答:“他们不会!”
明小昭笑:“当然不会,他们给小女孩取名齐思蕾。/x.i~a\o′s?h`u′o\z/h~a+i+.¢c¢o,m^齐思蕾读书还不错,考入青城大学医学院。”
“有一次,她去听了一堂新闻系的讲座。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句话,让她泪流满面,动了转专业的念头。为此,她向新闻学院打申请。”
“新闻学院的明院长见到齐思蕾,很吃惊,因为她长得太像年轻时候的妻子。于是,他打听到她养父母的住址,前往探访。”
“两相一核对,齐思蕾正是明院长夫妇多年前,被人从宿舍大院抱走的孩子。齐思蕾恢复原名明小昭,成为大学教授的女儿,转专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明小昭耸耸肩,笑道:“现在可以换人称了。我的一切,看起来完美无缺。去年,哥哥去世,我回去奔丧。养父说,他们已经送走两个孩子,再经不起折腾。问我能不能换一个安全的工作。”
“养母拉着我的手说,如果我再出事,他们可能活不下去。那一刻,我体会到,生活的磨难,让他们的神经变得非常脆弱;我不能只顾自己逞英雄,我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我自己!”
“回到台里,我申请换工作。当初,跑突发危情线是我争取得来,现在又放弃;有人说我贪生怕死,没有记者的担当。是的,我害怕了,害怕我死在养父母的前头。害怕他们一而再再而三,遭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u~s^i-p′m~a*x!.¨c¨o+m?”
明小昭停下来,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水光模糊。
良久没有人讲话。
苏志强打破沉默:“很感人,这个故事,涉及失独、收养、残疾等多个伦理问题,可以提炼多个角度的亲情故事。但都不亮眼,我想加入名人这个噱头。”
乔振华:“小昭,《我爱我家》起死回生,需要你的助力!”
明小昭为难:“如果出现我的名字,读者能追查到我养父养母的真实信息。毕竟,我和哥哥,都是从人贩子手里买来……”
苏志强:“我变通一下,你哥哥从福利院收养,你在大街上被捡到。纪实文学,允许部分虚构。”
乔振华也说:“他们那个杂志发行量少得可怜。老百姓看这类文章,就是休闲或者猎奇,哪有时间和精力较真?”
明小昭勉强同意了。
回去的路上,黄亦菲对苏竹喧说:“我想了一个题目,保证吸引眼球。”
“什么?”
“《养父养母扯后腿,知名主持人贪生怕死》。”
回到家,苏竹喧把这个标题,告诉苏志强。
苏志强愣了一下:“真是亦菲想出来的?”
“当然。”
“这孩子果然思路清奇。”
“那是当然,她写的悬疑小说在天涯社区连载,好多人追读呢。.k~y,a¨n¢k·s..!c_o′m?”
第二天,苏志强赶往明小昭养父母的家。
历经沧桑,两位老人比同龄人更显老态,满头银发,脸上沟壑纵横。
略显局促,但因为女儿的关系,对苏志强非常客气。
有问必答,提供了不少生活细节。
回来后,苏志强连夜赶稿,文题定为《《养父养母扯后腿,明小昭贪生怕死》。
吕丽敏交稿《抓奸陋习,丢了谁的脸》,方楠交稿《女大学生的选择与堕落深渊》。
一位是多年情感类文字编辑,一位是大学开始发表小说的科班生。
稿件笔力强劲,质量上乘。
苏志强不满意标题。
三人开会,经过多轮修改,吕丽敏改标题为《原配联手,双双掐死对方的婚姻》。
方楠改标题为《《“只要3000元”!女大学生拧开豪车顶矿泉水瓶后,含泪写下堕落日记》。
杂志社的四名男性开始跑发行。
苏志强把家里的三枪自行车擦洗干净,扛下楼,骑到杂志社的办公楼前。
这栋苏式红砖楼共四层,一二楼是印务公司,三楼是发行公司。
四楼才是他们杂志社。
此时,门口停着一辆小面包。
印务公司的工人往车上搬报纸。
何庆伟凑上去帮忙,和尤爱国说着什么。
看到苏志强,他颠颠地跑过来:“苏编,能不能和他们说说,让我们坐他们的车。”
“他们跑订阅大户、发行公司,我们跑零售点,不是一条线!”
说话间,宋卫华骑着一辆三轮车,哐当哐当出现。
小蔡双眼发亮:“宋主编,哪里搞的这玩意儿?”
“老伴找菜场菜贩子借的,我老头子背不动重物,骑这个轻省!”
苏志强问:“还有吗?”
“菜场多得是,给点钱就能骑出来。”
苏志强:“老何小蔡,你们去搞一辆!”
10分钟后,两个人果然踩车回来。
发行公司的司机小黄,以前给乔振华开过车。
苏志强上前,请他帮忙,把三轮车拖到西城区,小黄梗着脖子:“不行,没地方放!”
尤爱国小心翼翼地说:“可以将报纸放在三轮车上。”
司机怒气冲冲:“你当司机,你来开!”
宋卫华走上前,掏出一包烟,塞到他手里:“都是一家人,帮帮忙!”
“一辆三轮车,外加两个人,增加多少重量?费油!”
“辛苦辛苦,晚上回来,请你喝酒。”
小黄闭嘴,尤爱国腾挪报纸,苏志强等人,将三轮车和杂志,搬上面包车。
苏志强分派任务:“你们俩,负责把西城区的报亭铺完。”
何庆伟嘟囔:“无用功,又要跑一遍!”
宋卫华瞪眼:“要你跑就跑,哪来那多废话。”
面包车离去,苏志强和宋卫华将杂志搬上三轮车。
宋卫华说:“我来骑,你坐后面。”
“还是我来。您年龄大,又是领导,怎么说都应该坐后面。”
“这种车,你骑不过我。”
苏志强争赢了,但是,三轮车没骑过,还真难掌控。
歪歪扭扭,骑到马路,差点撞上一辆混凝土车。
宋卫华吓得跳车,将苏志强赶下来。
他骑三轮车,果真是老手,一路丝滑。
“我以前下放过,这种技能,比你强!”
苏志强很快,又发现他另一项技能。
他精准地知道,东城区报亭的分布位置。
“你以前和他们跑过发行?”
“没有,我是主编,不干这活,但是,研究过。找文化管理部门一查,就知道哪里有报亭。”
“为什么不把这些信息告诉何主任,让他们自己去撞?”
“我看不上这种方法,我们耍笔杆子的文人,岂能舔着脸求报摊小贩?”
苏志强:“那您现在?”
“死马当活马医,我陪着你,看你能折腾到什么程度。先给你打预防针,不要抱太大希望!”
转入一条烟火巷,道边有一个报亭。
宋卫华早早停下来,不肯再迈步。
苏志强抱起一摞杂志,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