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99TXT > 都市 > 三年从戎无人问,回家弟弟抢军功! > 第4章 积分效应!

江辰的脑海中,沉吟了片刻,整理了一下语言道:

“王院士,各位专家,问题可能不出在我们认为的核心部件上。′E~Z+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所有人都愣住了。

不是核心部件?那还能是哪儿?他们几乎把整个平台翻了个底朝天,连一颗螺丝的扭矩都重新计算过。

王淦院士眉头微蹙:“小江,你具体说说。”

“问题,可能出在电源上。”

江辰一字一顿地说道,“更准确地说,是电源模块里的一块稳压芯片。”

“稳压芯片?”

负责电路设计的张院士第一个表示了怀疑,他推了推厚厚的眼镜,语气带着一丝不解:“不可能。电源模块是我们最先排除的。”

“我们用高精度示波器二十四小时监控,输出电压曲线平滑得像一条直线,波动率远低于千分之一,完全符合设计标准。”

这几乎是所有专家的共识。

电源,这是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他们最有信心的部分。

一个如此重大的项目,怎么可能在这么基础的地方犯错?

江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们的疑惑。

他总不能说系统检测到了0.001%的“微频波动”了吧?

他换了一种说法:“张院士,您说得没错。?精¨武!小~说-网, -首¨发-常规检测下,它的确是完美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稳定是宏观上的。”

“在微观层面,或者说,在更小的时间尺度上,它可能存在一种我们现有设备无法捕捉到的,极其微弱、但频率极高的周期性波动。”

“这种波动本身微不足道,但在长达二十四小时的连续运行中,陀螺仪的积分算法会将这个微小的误差不断累积。”

江辰的比喻通俗易懂,在场的专家们瞬间就抓住了核心。

积分效应!

他们当然懂这个原理。

但是,将这个原理同一个小小的稳压芯片联系起来,还是第一次。

几个院士面面相觑,眼神中流露出震惊。

这个年轻人……他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一点的?

不等他们消化完这个信息,江辰又指向了平台的巨大承重框架。

“第二个问题,在这里。”他的手指点在框架与基座连接的一个焊点上,“结构应力。”

“我推测,这个位置可能产生了微米级的永久形变,导致整个平台的重心和传感器安装的绝对基准,都发生了肉眼无法察觉的偏移。”

“这个误差虽然占比不大,但与电源问题叠加,最终导致了雪崩式的误差累积。¢三?叶!屋¢ ~追/最\新\章`节¨”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匪夷所思,那第二个问题简直就是神乎其技。

金属疲劳形变?还是微米级?

这怎么可能看得出来!

这需要动用大型的工业X光探伤仪或者激光干涉仪,进行长时间的、地毯式的扫描和数据对比才能得出的结论。

他……他就是用眼睛看了几分钟?

短暂的震惊过后,王淦院士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他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恰恰相反,他一生都在追求科学的真理。

江辰提出的理论虽然惊人,但逻辑上却严丝合缝。

“小江……”

“你……有解决办法吗?”

“有。”

他环顾四周,问道:“实验室有备用的电子元件和工具吗?我想借一把恒温烙铁,一把镊子,还有……有没有JTX-45B型号的稳压芯片?”

JTX-45B?

张院士愣了一下,这个型号他有印象,是一款十几年前的老式军用芯片。

虽然性能稳定,但指标参数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落后了,他们设计电源模块时,选用的是最新、指标最漂亮的A7-3型芯片。

“有,备件库里应该能找到。”

张院士下意识地回答,随即追问,“为什么要用那款老的?A7-3的各项指标都比它优秀得多。”

“指标优秀,不代表它没有缺陷。”

江辰淡淡地解释道,“有时候,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老式的JTX-45B,设计思路保守,用料扎实,虽然看起来笨重,但在电压稳定性的底层逻辑上,可能比A7-3更可靠。”

这番话,直接把张院士说得哑口无言。

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在今天被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反复按在地上摩擦。

偏偏,对方说得还他妈的很有道理!

“给他!快去拿来!”

王淦院士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满脸通红,对着身后的助手吼道。

助手不敢怠慢,一路小跑地冲向了备件库。

几分钟后,烙铁、焊锡、镊子以及一颗尘封在防静电袋里的老式芯片,被送到了江辰面前。

“小江,你……你打算自己动手?”

这台“北斗一号”原型机,价值何止千万。

它凝聚了上百位科研人员数年的心血,是国之重器。

这风险也太大了!万一……

王淦院士却摆了摆手,眼神坚定地看着江辰:“让他做!出了问题,我王淦一力承担!”

老院士的声音掷地有声,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江辰身上。

只见江辰拧开平台的检修口,在系统提供的虚拟透视图引导下,烙铁尖精准地点在芯片的焊脚上,温度恰到好处。

焊锡融化,他用镊子轻轻一挑,A7-3芯片应声而落。

紧接着,他清理焊盘,将老旧的JTX-45B芯片放上。

几分钟,临时补救也完成了。

江辰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对王淦院士说:“王院士,可以重启测试了。”

王淦院士颤抖着伸出手,亲自按下了控制台上的重启按钮。

嗡——

导航平台内部的陀螺仪再次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开始旋转。

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仪器上那个代表着“误差超限”的红色指示灯。

一秒,两秒,十秒……

指示灯,没有亮!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负责算法的白发专家看着那条完美的曲线,喃喃自语,眼眶瞬间就红了。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

困扰着整个703所,让上百名顶级专家束手无策、夜不能寐的噩梦,就这样被一个年轻人,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用一把烙铁和一块废铁皮给解决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